圍塔漏斗
圍塔漏斗位于雅安市蘆山縣雙石鎮圍塔村。位處北緯30度18分。長徑6000米,短徑2000米,深800米,容積96億立方米,漏斗內還分布著73座小山丘,漏斗內形成獨立封閉的水系,發育著與龍門洞穴相連的一系列洞穴群,成為集納排泄地表水和洞穴建造的惟一通道。四周山脊海拔1450米-1770米。 圍塔漏斗比有文字記載的世界最大漏斗四川興文漏斗(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大10倍,與美國的阿里希波漏斗(直徑330米,深70米)相比更是quot;巨無霸quot;,它在衛星照片上清晰可見,堪稱世界上第一大漏斗。
圍塔漏斗生成于白堊紀時期,它經歷了第三紀至第四紀以來的地質變遷,它的形成包括了地質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動力地質學。地貌學等地學機理。由于圍塔漏斗以可溶性礫巖層為主,雖然巖層堅硬,但可溶性和透水性極好,加上構造斷層發育,容易受水溶解,并形成通道,由于地處“天漏之地雅安地區,所以地表水和地下水極其豐富,圍塔所集納的地表水滲漏到底部地層中,并逐步形成溶蝕通道和崩塌空間,造成地下巖層中大規模整體塌陷,由于地下水的不斷侵漏,所以圍塔至今還是一個巨大的活動漏斗。
漏斗底部數十至上百米深的漏斗數十個,小漏斗更是不計其數。 圍塔漏斗現居住有村民1000余人,漏斗區森林覆蓋率在80%左右,生活著多種野生動物,有古廟、古塔遺址和許多有關漏斗的動人傳說。 圍塔漏斗距成都180公里,目前有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將其開發成國家級地質公園,它是集地質、生態、探險、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理想勝地。
關鍵字: 可溶性 地表水 地質學 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