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古鎮
仙市古鎮,屹立于“千年鹽都自貢市東南11公里處的釜溪河畔,與自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相映成趣。
仙市原名仙灘,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國元年改稱“仙市。相傳,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羈,厭倦天庭奢靡,向往人間美景,一日攜牡丹仙子,荷花仙姑,與獅,龍,虎,象,猴偷下凡間,在古仙市一帶肆情嬉戲,樂而忘返,竟在河畔側臥而寐。玉帝大怒,遂施法收回其靈魂,讓其軀體留在人間化作山水。因此從高處看,古鎮的山形地貌,就象一位側窩的美少女,釜溪河在此又有一灘,恰在仙女腳下,故名“仙灘。自古有“仙女下凡臥河邊,金銀首飾撒滿灘;玉帶長河千帆掠,玉樹翠竹舞翩躚。虎牽象鼻鸚鵡歡,獅子回頭望牡丹;天潭河內朝鼓響,橋墩壩上會神仙的民謠,形象的概括了仙市古鎮美麗的傳說和優美的環境。
仙市古鎮是隨著自貢鹽業的發展而興建起來的一個重鎮,在自貢井鹽文化史上占據著光輝的一頁。仙市自古就是自貢“東大道下川路運鹽的第一個重要、驛站和水碼頭,是歷史上自貢--鄧關--沱江--長江運鹽船只的必經之地,也是自貢至隆昌和榮昌的陸路要沖。過去,大量的井鹽經仙市上蓉城,入川西,川北及渝州,過川中,川東,出三峽濟楚,湘。曾有過木船云集,鹽擔蔽街,人流如織,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
仙市不僅以山水秀麗聞名,且還以名人輩出而著稱。曾以參贊名義出使英,法,意,比等國被譽為“川報第一人的宋育仁和北大教授王楠生就啟蒙于此。清末辭官隱居的大儒名仕羅金聲,宋時湛便長期隱讀仙女峪,這里還是當年威震成渝等地傳奇武林高手“羅三爺的裔胞之地,除奸鏟霸,譽滿鄉里的“李藍義軍部將頭領“李千斤和民國少將藍尉,也是古鎮孕育出的著名人物。
仙市古鎮曾因“四街,四棧,五廟,三碼頭和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古鎮建筑風格極具個性,充分體現了形式服從于功能的設計原則,巧妙的構思和精心的規劃,突現了一地多用,一物多功能的設計理念。街坊鄰河而建,四街一巷呈“正字形布局,層次分明,突出了河岸風光;石板路面與老式木門,花格窗的民居,店鋪,古色古香,意蘊悠長。建筑精美的南華宮,雄秀的天后宮,宏闊雄偉的川主廟以及富麗堂皇的陳家祠等主要建筑,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川南古建筑精品。
仙市古鎮歷史悠久,古建筑,古文化遺跡保存完整,1992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歲末,仙市古鎮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已順利通過國務院專家組評審。
關鍵字: 古建筑 天后宮 川主廟 陳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