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龍山
每至春夏之季,這里山青水秀,谷內林林谷翠,鳥語花香, 彩云圍罩山頂,溪綠泉清,石窟巖畫,奇石古跡構成獨特的景 觀,具有神奇、幽深,原始特色。秋天,紅葉似火,山峰白雪 皚皚,山腳泉水如銀鏡,山間溪流象一條條潔白的哈達布滿山 間,冬天溝內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偉岸雄奇,山中峭壁上修 行人那暗紅色的修行巖洞,更增加了山中的神秘感。總之,奶 龍山是一個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游人置身其中到一種天人合一,精神回歸,反璞歸真,遐想悠 悠的感覺油然而生。 而且對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藏區歷史,考證康巴傳教探源 等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跟隨導游僧人走完所有的朝拜點,其 感受好象閱讀了一本藏傳佛教史,似乎能觸摸到藏民族祖先強烈躍動的脈搏。奶龍神山有觀音、文殊、金剛手三個主峰,巖 石上有天然形成的吉祥八寶圖案和相傳為歷代高僧及格薩爾的 手印足跡,每座山峰都有神奇的洞穴,其中,東、西峰的巖洞 可以直通山頂,洞內有酷似獅、熊、蛇、兔、雞之類的奇嶙怪 石,形象十分逼真。
山底清泉自石隙汨汨涌出,流進奶龍河,水味甘甜,據說 飲后能起驅邪治病的作用。這里的每塊石頭、每幅巖畫、每泓泉水、每個巖洞、每棵樹都形態各異,都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據《奶龍神山史要》記載:藏族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即公 元六世紀以后的幾百年間,有不少著名的高僧大德、歷史人物 曾在奶龍山修行,并留下了不少的遺跡。 距東觀音峰和南金剛手峰之間的前方約100米處的一座三角 形青山上有棵古柏,傳說是山中一位叫“旭洛志瑪的仙女的 化身,據說此是作為山中的迎賓使者專門歡迎各位前往山中的 朝拜者,并且在朝拜期間保佑游人一路順風。東觀音峰為懸岸峭壁,其半山腰有一木頭搭起的令人頭暈的天橋,順此通道向上爬,便可進入第一個巖洞,這一帶是朝拜者重點朝拜者的地 方之一。在洞左側的懸崖上是一尊形似度母神像的天然巖畫,據傳此仙女保佑各位朝拜者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離此不遠的巖壁上,可見天然而成的佛經六字真言,還有自在十相圖案,傳說是著名高僧、藏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蓮花生大師的得意門生毗盧遮那在此修行時所書。再往上走左方懸巖上有一個模糊圖案,傳說是峨嵋山構成圖。這里還有度母佛修行洞及二十一尊度母像,噶瑪巴點佛塔等勝跡,均系自然形成天工開物。此附近有數十個巖洞,據《奶龍神山史要》記載:這些巖洞分別是嶺國總管阿尼岔根、格薩爾大王、以及賈察、東贊等三十位大將的修行洞,其間有蓮花生大師的足跡、天然形成的漢文、 梵文、蒙文字樣等印跡。中心山西側,主要有自然形成的五佛像、地府使者像及各種形狀奇特,未經人工雕飾的巖石群及具有佛教內容的巖畫。
關鍵字: 佛教史 歷史人物 龍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