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古道
零關古道,古稱5尺道,是古quot;南方絲綢之路quot;的一個組成段,縱貫涼山州越西縣境南北,故越西縣曾有quot;一線通南北quot;之稱。零關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縣境入境,南至小相嶺出境,全長350千米,寬1余米,路面全由石坂鋪墊而成,也有少數段為土路連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腳、挑夫、馱馬。整條古道蜿蜒曲折,地勢險要。有的關口真可謂quot;一夫當關,萬夫莫開quot;,歷為兵家爭奪之要沖,沿道現尚存有哨所遺跡。是蜀人司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時史書所載quot;通靈關,橋孫水,以通邛都quot;即指此處。
零關古道曾于明、清朝代到民國時期幾度修復。其古道在解放后部份段已擴展并可通汽車,為當地各族群眾的交往,通商又起到很大的作用。位于縣城南5公里處的公路旁。“零關古道有“丁山橋、摩崖石刻“零關,是“古道遺跡。橋建于明朝以前;“零關屬清代古跡。“南方絲綢古道的各驛站遺跡、古寨,以及古道遺跡等,給各景點增加神秘特色。
關鍵字: 古道 大渡河 越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