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寺
據一些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昌都寺的本教在木赤達莫宗(地名)木氏家族高僧世系中的孿生郎松拉丈第三十六代和綽斯甲頂頭喇嘛三尊在世時,雍中本教的九次第乘和四門五庫及大小五明學就已興盛,教義教規也十分健全,持戒沙彌、比丘和通曉密咒的賢德、獲無上圓勝的高僧及行老層出不窮,大小五座殿堂內供奉有泥塑千尊本教始祖辛饒之像和銅塑至 尊、靜猛金剛以及珠光寶器裝飾的喇嘛靈塔等。尤其是那座名叫“通珠欽波的印經房,在全士司轄地遠近聞名,是當時這一地區唯一能承擔印刷的機構,擁有各種佛像和神靈護法的印板及整套本教大藏經《甘珠爾》的印板數萬余塊,充分顯示了昌都寺當時傳經弘法的規模和能力。
昌都寺在文革中也未能幸免那場前所未有的劫難,遭到了不同成度的毀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該寺于1984年經政府批準開放,恢復重建。如今的昌都寺,大雄寶殿巍然聳立,金碧輝煌;轉經長廊似蟠龍靜臥;殿堂內雕梁畫棟,彩繪滿布,佛祖辛饒、昔拉麥桑和大師昔拉嘉木參三尊慈眉善自身居寶座,金銀和珍珠瑪瑙 鑲嵌的喇嘛靈塔玲瓏剔透,各類經典著作陳列有序,燈火通明香煙鐐繞,香客不斷,已成為金川縣撒瓦腳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具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
關鍵字: 大藏經 大雄寶殿 宗教政策 瓦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