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鎮
街子古鎮位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鳳棲山下,與青城后山連接,依山傍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被譽為“一瓢詩人的唐代著名詩人唐求的故里。它既得山靈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剎光嚴禪院為中心的32座寺廟等古跡,融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是個值得一去的旅游勝地。
街子成鎮較早,五代時名“橫渠鎮,因橫于味江河畔而得名。據《崇慶縣志》載:后蜀孟昶廣政12年(949年),割晉原郭信等8鄉入橫渠鎮,置征稅院,廣政16年(953年),升征稅院為永康縣,隸屬蜀州,橫渠鎮成了縣治的所在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永康、江源兩縣入崇慶州,橫渠易名“四界鎮。元末社會動蕩,群雄逐鹿,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國號夏)復置永康縣。明洪武后,省永康入州,仍襲用四界鎮舊名。由于元末明初兵伐擾攘不止,生產力遭到破壞,加之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人煙漸稀,百業蕭條。到萬歷四十二年(1615年),僅存河街子一條街了,故更名“街子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由崇慶、灌縣分管。灌縣管上場,崇慶管下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盜賊潛蹤,州捕逃縣,縣捕逃州,改歸崇慶縣管,清末屬懷遠鎮,1935年設立街子聯保。1940年建立街子場,旋即改鎮為鄉,建國后仍名街子鄉,1991年撤鄉建鎮至今。
關鍵字: 一條街 四界鎮 橫渠鎮 永康縣 街子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