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大佛景區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知縣宮監桂捐資在大佛西面的崖壁上鎊刻“達摩渡江圖。達摩,印度南方僧人,南劉宋末年從海道來廣州,被梁武帝遇到首都建業(南京),傳播禪宗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創人,世稱達摩祖師。榮縣“達摩渡江圖取材于達摩和梁武帝話不投機后,遂渡江至篙山少林寺這段故事。主像達摩高4.9米,近乎圓雕。達靡有用荷禪杖,上掛蒲團和草鞋,左手提佛珠,佛珠粒粒可數。祖師肥頭圓臉。面肌突起,兩目圓睜。炯炯有神,胸腹敞露,肋骨橫呈,顯得勇武有力。身后魚翻浪滾,僧衣隨風卷起,腳踏蘆葦,掉頭仍身站立在洶涌波濤之中,頗有“誰謂河廣,一葦航之之風韻。大佛崖的半山腰,有古跡曰“嘯臺。相傳黃帝之子玄囂打獵時在此小憩。是為“囂臺。又傳魏晉名士孫登來榮,登臺長嘯,其聲悠揚,有如鳳凰之音;故北宋《榮州圖經》稱此為“孫登嘯臺。
嘯臺崖壁還有唐宋摩崖造像,西方極樂世界,十八羅漢,其中“羅漢群龕引入注目龕高3.4米,寬4.6米,深0.46米,內刻六尊羅漢,其中三尊頭部已毀。六劈羅漢中間浮雕一株桃樹,枝上懸一仙桃。靠仙桃的羅漢,一尊雙手交叉乎放在胸前,悠閑自在:另一尊面朝仙桃,似無動于衷。造像表現了他們超脫凡塵,不為利祿所動的神態。這種布局的雕刻為全國罕見,有一定研究價值,已為《中國美術全集四川石窟雕塑》收集。“嘯臺總一郡之勝。唐宋時在此建有棟字軒檻,北宋建“一勝亭,供人憑臨懷古。若登臺極目,東可望巍巍大佛,西可俯幽深龍洞。唐宋以來,這里就是人們樂于游覽之地。歷史上的樓臺亭閣,棟宇軒檻早毀。1982年,根據古籍記載,揣摩宋代“一勝亭舊址,在嘯臺一側重建“一勝亭,供人歇足眺望,憑吊古人。
關鍵字: 書法家 仿古建筑 大佛寺 大雄寶殿 笑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