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之閬中:保存完好的“風沙古城”
閬中新城區,圖中寬闊的江面就是嘉凌江點擊小圖欣賞大圖古色古香的路燈
蠶絲被制作
新城與古城整體規劃很好,融山、水、城為一體,比得上這里的優秀樓盤。閬中風水的獨特絕勝之處,在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至善至美,自然天成。國內外專家認為閬中是當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風水古城”,歷代很多文人墨客為閬中風物吸引,到閬中考察、觀光、定居,如杜甫、司馬光、蘇軾、陸游、元稹等,皆留有寶貴遺跡和不朽詩文。唐代大詩人杜甫先后多次到閬中,寫下大量贊美閬中山水的詩章,其中:
閬山歌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茅齋著青壁。
閬水歌
嘉凌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巴童蕩漿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閬中還有一位對于天文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人物:落下閎(約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這個名字或許比較陌生,《太初歷》和赤道式渾天儀應該知道吧!《太初歷》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完整歷法,落下閎第一次測算出135個月為一個日食周期,即11年中,至少應發生23次日食,測算出諸行星的運行周期與現代測定的數據相比,火星誤差為0.59日,水星僅差0.01日,兩千多年前能對行星得出這樣的精確測值,真是奇跡。其次《太初歷》定每年正月朔日為一年的第一天,冬季十二月為歲未,這樣就把四季的順序同人們的習慣要求統一起來,兩千年來一直沿用此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他創的赤道式渾天儀一直用到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測過。現錦屏山上有關于落下閎的記載。
著《推背圖》的風水、天文、歷法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亦是被閬中的風水吸引,終老在閬中。現兩墓仍然保存完好。對風水有研究或喜歡風水的,到閬中時,可參詳閬中是否風水寶地.
閬中名特產品:蠶桑絲綢、銀河地毯、保寧醋、張飛牛肉等。閬中蠶絲更是歷史悠久,唐代即為宮廷貢品,“蓮花牌”絲1924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現遠銷40多個國家。五香蠶蛹則是生產蠶絲之余的“副產品”,其作法是將蠶蛹用醬汁浸腌后,放油鍋炸至黑亮、飽滿即成,松軟嫩爽,香味獨特,吃之如蟹黃,味道鮮美.
關鍵字: 名特產品 落下閎 閬中 風水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