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那片紅色草原
紅原草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她藏身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紅原縣和若爾蓋縣境內。從成都出發,途經都江堰、汶川、米亞羅,穿越數千米的鷓鴣山隧道,一輛奧拓也能帶你爬上大草原惟一的公路。
黑色藏包和牛糞墻
走上紅原,遠遠近近,星星點點散布著黑色或黑白相間的牦牛和綿羊。天空里吹著風,風兒把天空的藍吹開來,近處清淺遠處深重。大自然氣魄很大,沒有留下更多的顏色。草地中星羅棋布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一派水草豐美的樣子,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
草原的深處,有著黑色牦牛絨搭建的藏包,藏包的周圍有四四方方的黑色的牛糞墻,黑色的牛糞墻上又有不經意長出來的蓬蓬青草,藏包尖頂還有一柱裊裊的炊煙,炊煙蕩開在風里看不見哪怕一個人影的出現……顏色物狀都端的好看,不是墨線勾勒的水墨畫,也不是厚實筆觸的水彩畫,我們似未創造出一種這樣生動的靜物藝術。
s形蜿蜒的月亮河
在大草原上有條肆意蜿蜒的月亮河。沒有河堤,沒有岸柳,只有它自己安安靜靜地流淌在這片大草原上,距離平坦的陸地草面不到一尺之距,它是安詳沉穩的,不會沖突決蕩,改道也是四季有序。站在紅原縣城郊外的高地,可以看見這片被稱為“月亮灣”的奇特景觀,在一望無涯的廣闊草原上,在平坦的綠色里,它所呈現出的,不過是長達數十公里的延續不盡的“s”形,有時是“大s”,有時是“小s”,看不出哪個“s”的腰身更美好,因為它們的蛇橫扭動極盡媚態。
歷史上,這片草原從不曾是什么熱土,因為太偏遠,路途太艱難,在公路修通之前,安多、白馬兩個藏族族群的人們在這里過了千百年單調重復的游牧生活。沒有牛馬販子,自家的牦牛養來只為食肉擠奶;沒有糧食交易,打來的青稞只為果腹;沒有槍火硝煙,這里平均海拔超過3600米,沒有礦藏也非兵家必爭之地……偶有販運茶鹽的,帶了新鮮的歌謠和誘人的馬鈴鐺。
在大草原的日子,耳邊老是縈繞著騰格爾的“天堂”
之歌,那高亢干凈的歌聲并非描述這里,卻又生生仿佛出自這里: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
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
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風土
周恩來親自命名“紅原”
翻開文本的記錄。紅原大草原惟一接待過的軍隊是當年剛從雪山下來的中國工農紅軍,因此,這片草地也造就了歷史課本上凝固的歌謠。1960年建縣時,周恩來親自將這里命名為“紅原”。
紅原縣城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蘭州640公里。這里氣溫涼爽,雨量豐沛。全縣人口不過區區3.8萬人,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74%,是阿壩州惟一以藏族聚居為主的純牧業縣。
紅原牧民一直從事游牧生活,無定居點,主食青稞、牛羊肉、奶茶等。近些年,紅原縣和我們居住的城市一樣,開始慢慢有計劃地推倒重來,走在縣城中,街面上隨時有清潔工人灑掃,紅綠燈下站著警花,帶著濃郁藏族風情的建筑顏色新麗,像是剛剛粉刷過。雖然還沒有交通堵塞,牛馬還是經常被采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卡拉ok和舞廳早已經不是新鮮的娛樂。在縣城里,川味的火鍋菜肴和西北的面食都能輕易找到,如果想吃正宗的藏餐,反而可能欠奉。
關鍵字: 中國工農紅軍 爾蓋縣 紅原縣 紅原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