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嶺:追逐雪山,追逐海子
1、從丹巴到黨嶺
黨嶺,位于四川省的丹巴縣。朋友提及它的時候,耳邊充斥著對它的一片贊譽。
到達了丹巴縣城,方知距黨嶺尚有68公里,且都是崎嶇山路。能進入黨嶺,這段旅途顯得艱辛、遙遠也沒有關系。
位于丹巴縣城里的步行街,剛認識的背包客們都不愿意注目;舒適、便利的環境是大家都喜歡的。請把燈紅酒綠的喧囂交還都市,把自然的野趣還給鄉村。現在有一個趨勢,古鎮都市化,自然景區公園化,令人擔憂。
丹巴與黨嶺之間沒有班車,游客只得租車。于是,第二天便與在丹巴認識的背包客結伴同行,來自各地的七個背包客合租一輛出租小面包。
車子離開縣城不久便駛入了崎嶇泥路,沿革什扎河而上,路越走越差,景色越來越好看。路實在太差了,車子顛簸著,用水壺喝水都很困難。
沿途美麗的村寨凸出在明凈的天空下。路兩旁的老鄉向我們招手,小學生向我們的車子行少先隊禮……“這些小孩太可愛了。”車上的我們都被他們深深地感動了。
但是,接下來我們感到的卻是憤慨。沿河岸而行,不時見到沿途有規模的挖掘工程,有采金的,更多的是為修水電站而建水壩的。司機也憤慨地說∶“我們不喜歡在這里修電站,我們藏族人是不會干這樣的事,這樣會遭報應的,你看,這么好的地方,電站修起來了,水一淹,我們咋辦?”
面對這些,我們內心充滿著欲說還休的悲涼和無奈。
藏民族對自然的感受最深,對自然崇拜,對動物崇拜的信仰,很多藏族文化就來源于對環境的體驗。這些體驗又來源于一些樸素的自我生存而保護環境的因素,但今天的藏民族的環境保護文化,已上升到生命之間平等對待的層面,他們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靈。
在我們中華大家庭中,生活在自然環境的民族里,有對自然崇拜,對動物崇拜的信仰,這種強烈的信仰,就是一種最徹底、最原始的環保意識。綜觀具有這種對自然崇拜信仰的民族,藏族、納西族、摩梭人居住的地方,生態環境要好多了。
車子在一個河谷前停了下來,只見小峽谷就像一把巨斧劈開的豁口,江水奔流不止。水沒有常態,正因有了落差,河流就成了瀑布。瀑布有數丈高,從高外瀉下,噴濺著雪白的飛沫。地質學認為這是流水和多種自然力量雕塑出來的美麗景觀,藏族人民則認為如此秀麗的山川是神靈賜予的,這種景觀不但美麗,而且動人。
驅車繼續前行,山路緩緩而上,經過一段崎嶇泥濘路,車子實在過不去了,大家下車徒步了一公里,再上車。
在兩河口的地方,車子拐進一條更崎嶇的小道,景色隨之變得無限旖旎,但天空也變得陰霾起來。視野逐漸開闊,樹木的造型婀娜多姿。在離黨嶺約九公里處,同行的三個來自四川綿陽的朋友下車徒步,我們繼續乘車向黨嶺而去。
海拔漸高,秋色漸濃。車在行駛,也不礙對兩旁的風景凝眸。我是個愛在旅途上做夢的人。美麗的旅途觸動我美麗的情思,生出美麗的想象。
旅途的畫面,猶如一本好書∶一卷在手,或春風入帷,或秋月盈窗。
黨嶺的秋林已開始枯黃,車子在蕭疏的林中穿過,眼前的景色像一頁頁翻動的畫面。車子在一幢藏式大房子前停住了,黨嶺到了。
在我眼中,有些景區沒有名字,但有生命;有些景區雖然顯赫,卻沒有生命。黨嶺屬于前者。
這里這離我們心目中的景區——葫蘆海尚有十多里,那是一段非徒步不能達至的山間小道。還好,這里的藏民們提供馬匹出租,馬夫說約三小時行程。
黨嶺海拔3350米,這里曾經是伐木場,唯一的公路就是當年為進山伐木而修建的。在眾山環抱之下的黨嶺,平展開闊的美麗草場散落著蕭疏的林
關鍵字: 丹巴縣 地質學 摩梭人 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