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游
前不久,我們來到了自古有“閬苑仙境”之譽的“川北重鎮” 閬中古城,沒料到閬中市燦爛的文化和珍貴的名勝古跡,卻使我留連忘返……。
到達閬中市的那一夜,嘉陵江邊燈火輝煌,皓月當空,難忘的是那圓月還圈著一輪華美的光環,就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圍坐在一家露天茶桌上。聽神采奕奕的省政協委員、閬中市政協副主席馬凱先生講述神奇的閬中。
閬中原系四川省南充市轄縣,1991年撤縣建市。位于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自古以來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閬中歷史悠久。戰國中期曾為巴國國都。公元前314年,秦滅巴,秦惠王設置閬中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歷代王朝都在這里設置郡、州、府、道。蜀漢名將張飛鎮守閬中達七年之久。
此外, 閬中絲綢、皮革、地毯、食醋享譽全國。保寧醋為全國四大名醋之一,因產地閬中為歷史上保寧府所在地而得。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多次榮獲國家級金獎。保寧醋香飄五大洲,有“離開保寧醋,川菜無客顧”之說。
閬中是著名川陜老革命根據地,1993年,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在這里轉戰三年之久,當年紅四方面軍戰斗的遺跡供后人處處景仰。
閬中古城被“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環繞,三面環水,青山綠水,風景秀麗,自然景觀奇秀多姿,獨具特色,四周青山擁抱,登臨風光秀麗的錦屏山,觀閬苑山水城郭,如置身仙境,真不愧為“嘉陵第一江山”。歷代墨客騷人杜甫、陸游、司馬光、蘇軾父子等名流都先后在閬中留下大量墨寶和詩篇。
次日一大早,我們就走進了閬中古城,一看到這四四方方的街道及整齊的青石板路、沿街懸掛的紅燈籠,長長短短、寬寬窄窄、彎彎拐拐的幾十條街道,大多是明清穿逗木建筑結構建筑,少量唐宋建筑,一個個京都四合院串聯成一條條幽深的街巷,雖然閬中古城沒有周莊、烏鎮那種小橋流水似的江南風光,卻有些儼然北京老胡同的感覺。
我們看到閬中古城不僅有多處保護尚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數十處祠堂廟宇、寺院樓閣、摩巖石刻以及堪稱全國一流的古民居保護區,更有桓候祠,大佛寺,滕王閣,中天樓,伊斯蘭教圣地巴巴寺,天宮院等聞名于世的建筑物。到處都是寫著“張飛牛肉”的招牌,還有一種到了張飛的故里的感覺。實際上,張飛是河北涿洲人,但是他在閬中駐扎過,他在擔任閬中最高官員的7年中,教人們種桑養蠶,織錦織緞,幫助閬中人民發展生產。因此,閬中人民為張飛建廟樹碑,以紀念這個閬中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古城上那氣勢輝宏的張飛廟,隆冢為丘的張飛墓,以及張飛大敗張合的古戰場遺跡,構成了閬中旅游資源的獨特優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重點參觀了坐落在這古城學道街的川北貢院,貢院是科舉時代士子應試的考場,亦稱“貢院考棚”。 聽解說,閬中在漢朝時稱為巴西郡,南北朝時改為隆州,唐朝更名閬州,元朝改置保寧府,明清時期仍稱保寧府,故這里成為縣試和府試的地方。如今的閬中貢院建于清初,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木結構庭式建筑。大門內為殿堂,連接殿堂修有寬闊的廊道,兩側配設木雕坐椅欄桿,供考生休息候點。左右廂房為四合院考房40間,均系雕花槅扇門窗。考房正中對大門處,建有一樓一底的正廳,是考官唱名、發卷、監考的地方。后院為一樓一底的四合院齋舍,供考生食宿,走廊縱橫相通,環境幽雅宜人。自順治九年到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九年中,共有四次鄉試皆在閬中的川北貢院舉行,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后,鄉試才移往成都。在貢院我明白了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度。考科舉的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種方法,對我國和世界各國在選用人才上有著巨大而久遠的影響。
神秘幽深的閬中古城,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宗教文化和神州傳說于一體,置身其中,思潮起伏,閬中市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打好“名城牌”,做活旅游文章。對我們重塑“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盛名的眉山,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經濟實力較強、適合人類旅游、休閑和居住,具有三蘇文化品位的生態園林城市”不正是一種很好啟迪和指導嗎?
關鍵字: 嘉陵江 四合院 大佛寺 天宮院 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