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巴黎的咖啡館!!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3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雪鳥曾經讓推薦一家巴黎值得一去的咖啡館。有很多。法國的文化與咖啡館緊密相關,隨便進入哪一家,都能在常來常往的客人里數出一串文化名流的名字。
而中國人因為歷史原因,又特別推崇法國文化,熟悉法國名人,所以到某某作家讀書寫作的咖啡館里點一杯卡普契諾,已經成了小資們游覽巴黎的必經程序之一。加之中文旅游資訊日益發達,游客們人手一冊國家地理版的旅游指南,按圖索驥,有憑有據。不像我最早一次來時,沒有任何中文書籍可以依據,只憑證地鐵站里拿來的一張地圖和一本法國朋友借給我的法文書徒步巴黎。
不過“有憑據”也有“有憑據”的尷尬。中文導游書中推薦的咖啡館翻來覆去都是那么幾家,中國游客就都會到那幾家去朝圣。游客多的季節,這些異國異鄉的咖啡館里,竟然大半是中國面孔,讓人恍然不知身在何處。
所以我雖然在這里推薦咖啡館,還是希望讀者人越少越好。有緣分的看到并記下來,哪天去坐一坐,還是原汁原味,多好!
www.lezimmer.com
第一次到那家咖啡館是和一位巴黎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有約,他選的時間和地點。非常容易找到,是巴黎正中心的位置,夏特萊廣場獅身人面像的噴泉旁邊,這里和圣米歇爾噴泉前的小廣場一樣,是很多法國人定約會的傳統地點。然后我們就走進旁邊的咖啡館le zimmer。這個名字大約是德文來的,我完全不懂得翻譯。
當時留下的印象是古色古香,斑駁的金色雕花墻飾傳遞著舊日的輝煌,各處包裹著厚厚的藍紅色絲絨,懸垂著長長的流蘇,流露出紙醉金迷的氣息。坐在落地窗前,看著外面明晃晃的世界,有落入另一個寧靜的時空之感。
舒適,非常舒適。所以后來,路過會進去坐坐。也會約了朋友到那里見面。不記得是第幾次去的時候,到樓下的洗手間去,大理石墻壁等等帝國時代的奢華氣并沒有讓我驚訝,而墻上一張小小的紙卻讓我吃驚不已。
紙是貼在你關上小門、坐到馬桶上之后、剛好目光平視的位置。a4大小,壓有暗花,象牙色,厚厚的,四邊有漂亮的花邊;上以花體字印著一首小詩《le petit endroit》(小地方,或角落)。仔細閱讀,是一首寫如廁的小詩,全文如下:
le petit endroit
vous qui venez ici
dans une humble posture
de vos flancs alourdis
décharger le fardeau
veuillez quand vous aurez
soulagé la nature
et déposé dans l'urne
un modeste cadeau
epancher dans l'amphore
un courant d'onde pure
et sur l'autel fumant
placer pour chapiteau
le couvercle arrondi
dont l'auguste pointure
aux parfums indiscrets
doit servir de tombeau
后面的署名是“阿爾福萊德·德·繆塞致喬治桑”。很多人知道喬治桑與肖邦的愛情,卻不知道在此之前,喬治桑與小她6歲的詩人繆塞持續了2年的愛情。然而他們的感情一路艱辛,熾熱的情感以冷漠收場。兩人的痛苦都轉化成了文字。繆塞創作了著名的《四夜組詩》,并在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中詳盡描述了他與喬治桑的愛情。喬治桑則寫了《她和他》。此詩讀來有鄉村的陽光寧和之氣,大約是兩人感情尚佳時繆塞的作品。據說兩人情欲如烈焰,也許因此才連如廁這樣不堪的事情也要狂熱地關照記述,毫不羞于入詩入畫吧。拉回到現實中,le zimmer的洗手間里,客人們如廁時意外地讀到一首美麗的小詩,而且是恰如其分的題材,順帶回憶了一段傳世的愛情!很多人像我一樣感嘆了,像我一樣想把這段故事講給朋友聽了,像我一樣因為擔心無法復述詩的全部,而打算把這張漂亮的紙揭下來了……為什么我這樣肯定?因為我看到詩的下面有一行小字:“如果您喜歡這首詩,請不要揭下這張紙,我們的侍者備有此詩的復印件,請只管向他們索要!”
關鍵字: 中國人 咖啡館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