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鵝肝:法國頂級奢華的傳統名菜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3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法國傳統名菜肥鵝肝
據記載大約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嗜食鵝肉,隨著尼羅河兩岸發展,部分遷移的埃及人在旅途中為了儲藏鵝油,慢慢地發現鵝的多種用途很多。而真正發現吃鵝肝的樂趣及美味的,卻是2000多年前的羅馬人。他們開始搭配著無花果食用,并被西澤大帝甚至視為極品佳肴。把鵝肝這項高貴食材發展為美食的是中歐的猶太人,雖然他們是當時唯一知道如何烹飪出美味鵝肝的人,但食用內臟并不合乎于猶太人的宗教律法,也因故失去了將它發揚光大的機會。后來,由民間流傳到alsace(阿爾薩斯)及法國西南部鄉村,漸漸開始有人用鵝肝制作肉凍及肉醬,并搭配法國面包食用,既簡單方便又更平易近人。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進貢至宮廷獻給路易十五,在品嘗之后,竟深受喜愛,從此便聲名大噪,并被當時許多知名作家、音樂家所稱贊,自此奠定其高貴珍饈的不凡地位。之后,隨著冷凍技術的發展進步,逐步得以行銷全世界。
對于吃來說,鵝肝分冷吃和熱吃兩種,冷吃一般是將肥鵝肝去血筋后攪碎制成泥狀,稱之為醬。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鵝肝醬,熱食一般取整塊肥鵝肝經過腌制后或煎或烤或蒸。無論冷熱,在西餐里肥鵝肝都是被做為頭盤出現的,雖說它算不上一道主菜,但是其在餐桌上呈前起后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
而在法國,鵝肝的吃法,通常是用小火微煎后,佐以波特酒或深色的醬。另一種經過“加工處理”的吃法也很受到歡迎,這種混合了別的材料的鵝肝通常在煮熟后冷卻,再切片成冷盤,也可淋上調味醬享用。一般在處理這種鵝肝時會加入的材料包括白蘭地cognac、蘋果白蘭地armagnac、波特酒port和松露truffles。
不過這道美食可得來不易,經過專門挑選所飼養的鵝,被混合了麥、玉米、脂肪和 鹽為主的飼料“填鴨式”的喂養,主要只是為了取它的那一副肝而已。這些在春天出生的鵝到了秋天,每天開始被至少一公斤的混合飼料填塞喂養,時間長達至少四周,直到鵝的肝被撐 大為止。這些鵝肝一般重達700到900公克,不過有些來自toulouse和strasbourg地區的鵝,肝據說有2公斤重!用來作鵝肝的鵝并不多,而且體型要夠大才能制造出足夠重的鵝肝。除了重量外,鵝肝的顏色也很重要,受傷或有損壞的鵝肝是不被采用的,只有純鵝或鴨肝才能被當作是“foie gras”(即鵝肝,法文意思是指“油脂豐富的頂級肝臟”)出售,“gras”這個字代表的就是“頂級”。
關鍵字: 中餐 傳統 營養食品 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