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又稱單車,是一種以人力驅動的簡便交通工具。它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據載,意大利人最早提出試制自行車的方案。公元1642年,意大利一位櫥窗設計師在他所設計的羅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繪制了自行車的雛型圖案,但沒有造出實物。從此以后,歐洲一些國家的許多工匠和科學工作者對創制自行車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鉆研,提出過許多種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個制造出自行車實物的是法國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 年制成一輛木質自行車,兩個車輪被前后縱列在同一軸線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和貢獻。不過,這輛自行車沒有驅動裝置也不能轉向,只能靠騎車人不斷用雙腳蹬地在一條直線上前進。他親自騎著這輛木輪自行車,在巴黎公園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觀眾的好評。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自行車的雛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車,雖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認自行車的最早發明者是希布拉克,他制造的這輛自行車也被稱為近代自行車的鼻祖。
1801年,俄國有個名叫阿爾塔莫諾夫的農奴,用金屬制成了帶有兩個圓輪和小凳的自行車,把它獻給了沙皇。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為自由民。但遺憾的是這種自行車未被推廣,僅僅成為沙皇的一種玩具。
1871 年,德國青年德萊斯也制造了一輛木質自行車,這輛車仍然沒有驅動裝置而靠騎車人雙腳蹬地前進;不過,前輪可以活動,并裝有車把,因此可以騎著轉彎。這比希布拉克的木質車有了重要發展。德萊斯稱之為“奔跑機”,并騎車旅游,行駛的速度相當于奔跑的馬車。19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國家將科學技術應用于交通工具的熱潮時期,各國都有人在研制自行車。德萊斯的“奔跑機”傳到英、法等國后,大大啟發了這些研制者,被世界公認為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自行車,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基本輪廓。
1839年,英國蘇格蘭的一位鐵匠麥克米倫研制成功一種新型的自行車,特點是:前后兩輪大小不等,前輪小,后輪大;并在前輪軸上加裝了一副腳鐙,騎車人只要用腳踩動腳鐙,車子就可前進。麥克米倫的這項發明,完全改變了過去騎車人用腳蹬地的驅動方式。由于這種自行車的主動輪—— 前輪小于后輪,行駛時騎車人需要頻繁地蹬腳鐙,很是費力。為了改進這一不足,1861年,法國人米歇則制造了一輛前輪大而后輪小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行駛速度很快,但容易跌倒。
1869年,有人將自行車輪由木質改為鐵制,并且轉圈用橡皮帶,車輪上還裝上了滾珠軸承和飛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自行車的研制、使用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認識到自行車的驅動機構(腳鐙)裝置在前輪上,使前輪既是主動輪又是轉向輪是不科學的。 1873年,英國人勞森把腳鐙安裝在前后兩輪的中間,并用鏈條來使動,開始具備現代自行車的結構形式。1885年,英國人斯泰利在勞森設計的自行車的基礎上進一步作了改進,車架采用金屬材料的三角結構,腳鐙也安放在前后輪中間部位并用鏈條傳動,還首次采用了剎車裝置。斯泰利稱之為安全自行車。斯泰利還為此而設計了生產自行車的專門機床。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被譽為“自行車工業之父”。
1889年,英國人康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自行車采用充氣輪胎后使用性更趨完善。不僅驅動省力,轉向方便,而且行駛平穩舒適。至此,自行車基本定型。以后,自行車雖然仍有不斷改進,但基本結構沒有重大突破。
自行車是從歐洲傳入我國的,以上海為最早。傳入的具體時間沒有確切記載,但上海最遲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出現了自行車。最初騎自行車的大多是西洋人,后來才逐漸擴大到中國人。到本世紀20年代,上海有一家名叫同昌車行的開始以進口零件組裝自行車出售,這可說是我國最早生產的第一批自行車,取名“同昌” 牌。
今天,我國更是自行車王國。世界上的車輛,凡是有成對車輪的,其輪子的排列都是左右并列的,惟獨自行車(還有后來的兩輪摩托車)特殊,它的車輪是前后縱列的,這是自行車在結構形式上的最大特點,也是車輛史上的一項巨大革新。同時,各種各樣的非機動車輛、驅動都依賴了外力作用,馬車、牛車靠畜力,黃包車靠車夫的人力,而自行車卻是例外地靠乘車者自己的力量來驅動,這在車輛史上更是一項創舉。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