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朝陽市營州路東段北側,清乾隆九年由山西會在朝陽東塔的塔基右側修建,為朝陽市內唯一保存的禮制性建筑。根據碑文記載,關帝廟所在遼代時即為寺廟,稱“靈感寺,元代稱“大通法寺。明代廢棄后,清初重建為關帝廟。嘉慶、同治、道光、光緒年間,均作過增修或維修。民國二十二年,廟內增設“武穆元帥牌位,更名關岳廟,后復稱關帝廟,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朝陽縣志》記載:“院內老樹參天,巢共上者烏鵲甚多,每日早晚齊鳴,如慶神休焉。關帝廟現存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廟中主體建筑有戲樓、欞星門、牌樓、神馬殿、儀仗殿、關帝殿、藥王殿、財神殿、東西配殿等。附屬建筑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為磚木結構。廟內有國寶級琉璃望天吼一對,另有石獅三對、石旗桿一對、清代石碑七通、石經幢二座、石雕垂花門二座、石雕欄桿二組、銅鼎一座、鐵獅一對、銅鐘一口。戲樓位于廟前100米處,今已毀。欞星門為木質,外附石柱、上橫石額,柱頂雕“阿婆羅。牌樓重檐瓦頂,為四柱三樓式,中間二柱正反兩面各刻楷書楹聯一付,抱鼓兩面浮雕蟋螭忍冬。神馬殿為硬山式,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后出檐廊。儀仗殿進深二間,無后廊,其余結構與馬殿同。關帝殿亦為硬山式,坡面圖覆青瓦,面闊、進深皆為三間,前出卷棚,殿內存有泥地彩繪壁畫兩面,述三國關公戰績風采,旌旗獵獵,戰馬嘶鳴,栩栩如生。大殿兩側分別為財神和藥王殿。殿前垂花門兩側石欄桿由望柱和欄板構成。望柱方形,上雕坐獸。欄板正面各浮雕瑞獸一只,配以佛八寶、八吉祥圖案,計十八面,為古石雕之精品,極具觀賞性。東西配殿各為三間,進深二間,硬山式。旗桿存一,1976年唐山地震時殘斷,現僅存基座。朝陽曾為“三座塔廳首府,民間亦有九鳳朝陽與三座塔的故事至今流傳。三座塔現存南北塔,之一的東塔塔基就存于關帝廟院東部。東塔地宮出土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法舍得塔經記幢現仍保存廟中。
關鍵字: 關帝廟 垂花門 朝陽市 石欄桿 觀賞性 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