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北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北普陀山始建于遼代。經歷次戰爭、浩劫,幾經損毀,幾經修繕,于一九八三年正式對外開放。開放以來景區從沒停止過開發建設,現已發展成集食、住、行、娛、游、購于一體的風景旅游區。其間的艱苦創業歷程,積淀了富有北普陀山特色的“普陀文化。首先,景區倡導“快樂工作每一天,微笑服務每一人,打出“爭行業之秀,創一流服務和“笑迎八方賓客,滿意在我景區的品牌形象;以“讓游客帶走微笑為經營理念;以“規范服務、個性服務、微笑服務、體現完美服務為服務理念;以“制度管理、個性管理、微笑管理、體現時代管理為管理理念,以弘揚企業文化,展示普陀風采為主導,連續六年創辦了《北普陀山期刊》,拍攝了《北普陀山風光片》和《北普陀山山歌》mtv光盤;景區每月評出兩位“微笑大使和一個“品牌班組;工作人員全部“掛牌上崗,微笑服務;十輛觀光車,司機兼導游全部用中、英文講解;導游員專業的導游水平,熱情的接待服務,規范的舉止言行,被廣大游人譽為北普陀山又一道靚麗的風景。 所有這一切都是北普陀山的文化展示,是景區整體素質文明的表現。也正是這些特色文化為北普陀山旅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北普陀山走向了企業文化的振興之路。雄勢遼西的北普陀山,曾引無數爰國詩人、民族英雄為之高歌,拔劍起舞,留下不朽的詩篇和神奇的故事。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寧錦之戰,袁崇煥伏雄兵“普陀山的故事。錦州北普陀山歷經千百年的修茸,真乃為“遼西第一洞天,楹聯、石額、匾額、石碣、碑等有四十九方之多,據錦州八十六座廟宇之首!出歷史名城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險壑逶迤伴繞,飛泉云岫橫生妙境的名山勝地。這就是聲震遼海、譽播京華的關外第一佛山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開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邃豐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諸端寺剎,晨鐘暮鼓梵音法號經年裊渺,祥云喜雨龍光清嵐百代氤氳,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稱之。至遼代,又因讓國皇帝耶律倍長居此山,經大德高僧德韶奏請遼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聞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貫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楓林旭日、蒼山觀海、紅石臥龍、滴水觀音、泓池澄暉、烽臺夕照等景觀而著稱于世。明清兩代,更以遼西“第一洞天馳名海內,為佛、道兩教高僧、宗師及信眾朝拜之圣地。北普陀山擁有奇特壯觀的山巒;千姿百態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樹懸掛的峭壁。名峰、古剎、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聽鶯啼鳥語,夏可聞蟬鳴桑林,秋可睹櫨紅霜染,冬可觀石堂松雪。四時景致,異彩繽紛,勝如巧笑顧盼焉。九大景區共有五十多處景觀,其云、石、水、洞、林、花、魚、鳥渾然一體,雄、險、奇、幽、動、靜、美、妙交相生輝。實為洞天福地,人間勝境。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遼寧五十佳景之大觀。錦州北普陀山以四季美景、真誠服務,廣邀四海賓朋前來旅游觀光,投資開發。愿我們在錦州北普陀山相聚,相知,相諧,相共,同創美好的未來。
關鍵字: 北普陀 歷史名城 名勝區 晨鐘暮鼓 燕云十六州 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