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永陵見聞
永陵是我游覽所有清陵中的最后一座帝陵了,在這之前我將關外的昭、福兩陵,關內的東、西兩陵,大致上全部游覽完了,今天利用國慶節的假期,把大清國第一祖陵也是關外第一陵實地游覽了一番。 10月4日清晨我乘車來到了位于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西約五里的永陵,這是我第一次來這里,剛到永陵時大霧彌漫,永陵這座紅墻黃瓦的建筑縹緲在云霧中顯得十分神秘,距離永陵大紅門能有20米時才看清建筑,我心中想大霧啊趕快散了吧!好讓我看清永陵的面貌!永陵的門票是20元,因為趕上國慶節,來參觀的人很多,這樣拍攝建筑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永陵是大清國第一陵,但在建筑布局上卻是最簡單和級別最低的一座陵寢了。 我走進了大清國的祖陵,首先看見的就是大紅門,這座大紅門和任何一座清陵的大紅門都不一樣,很具有民族特色,一般大紅門都是對開的木制合扇門,上面有鎦金的門釘和獸面門環,而永陵的大紅門卻是兩扇對開的木柵欄門,等級顯得十分的低,這是清陵中獨有的。這座大紅門是建在平地上,沒有臺階整個建筑也是硬山式建筑,是建筑等級中比較低的,這是永陵中與其它清陵不一樣的地方,這樣的獨特之處在永陵還有七、八處,走過大紅門看見的就是神功圣德碑亭了,一般在清陵的神道上都建有龍鳳門或用碑亭、牌樓作為隔斷寓意為“風水一眼望不斷”能使大清國江山萬代,而永陵則不是這樣,永陵的神道上共有四座神功圣德碑亭,位于神道的兩側,這樣站在神道上就能直接的看到里面,這也是永陵的一大特點。因為永陵埋葬的都是死后追封的皇帝,所以也沒有太多的豐功偉績來表彰他們,這樣他們的碑亭在體積上就顯得十分小,用來馱碑的赑屃的材質也不是用高級石料雕刻的,在我看來就是普通的石料,赑屃下面也沒有雕刻海水江涯的石盤,在大紅門到啟運門之間的這個院落里除了有四座碑亭以外,還有用于制作祭品的膳房和值班用的大班房,共四座建筑。這四座建筑規模全是硬山式建筑,青磚布瓦,沒有皇家的威嚴和氣勢。而且著這四座建筑都是重新修建的,原有建筑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倒塌了。清永陵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東、西朝房這一建筑。東、西紅門就更加簡單了,單看東、西紅門根本就想不到這能是皇陵的東、西紅門。我想不通為什么大清的祖陵修建得這么簡單? 走過了碑亭來到了啟運門前,這里我著重看的是啟運門兩側的五彩袖壁,這里的五彩袖壁是在啟運門的兩側,而福、昭兩兩陵的五彩袖壁是建在大紅門的兩側,但永陵的袖壁與那兩陵五彩袖壁的形狀差不多,都是雕刻的行龍、祥云、海水江涯等圖案,四角有花岔。但永陵的這五彩袖壁不是用琉璃瓦貼上去的,而是用泥土燒制而成的,然后再涂上五色油彩,這是永陵中最大的亮點,到永陵來必須看的景觀。 跨過了啟運門就來到了永陵的心臟部位啟運殿所在的院落,這里與其他清陵在建筑格局上的差別就不太大了,啟運殿、東西配殿、焚帛爐。只是各殿在規模上縮小了一些沒有關內各陵的大,都是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焚帛爐也是用青磚建成,沒有用石料或者是琉璃,關內焚帛爐都是兩座這里只有一座。繞過啟運殿就來到了寶城的位置,這里沒有圍墻沒有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寶城、明樓等建筑,只是有一個兩層面積不大的土臺,最上層是肇祖原皇帝和皇后、興祖直皇帝和皇后、景祖翼皇帝和皇后、顯祖宣皇帝和皇后的寶頂,但現在能看出的只有三個寶頂,肇祖原皇帝和皇后是衣冠冢現在已經看不到位置了。下層臺上有兩個寶頂分別是武功郡王禮敦和恪恭貝勒塔察篇古的陪葬墓,這兩座陪葬墓建在皇陵里也是絕無僅有的。祖陵的寶頂和普通人家的墳頭沒有什么區別,看上去很簡單。但在稱呼上還是應該叫寶頂以示區別,原先在興祖寶頂前還有一顆神榆,傳說在這棵神榆的樹腰上街買了樹癭,清朝的時候沒有一位皇帝駕崩樹癭就自然隕落一個。但在清末時因樹長的太大而倒伏最后枯死了,在文革期間剩下的枯死樹樁也被洗劫,現在文管所在原來神樹的位置重新栽下一棵榆樹,現在這棵榆樹已經很高大了。走到這里整個永陵也就算游覽完畢了,這是的天空已經是晴空萬里了,站在大紅門前再次回望永陵,青山、紅墻、黃瓦,別有一番滋味,傳說永陵后面的啟運山共有十二座山峰,象征著大清國的十二王朝。 走出永陵,坐在返回沈陽的汽車上,感想頗多,看完整個清陵也就是看完了整個清史,從開創艱辛到中途的盛世再到清末的沒落,從陵寢建筑上就看得十分清楚,永陵的面積很小但他在清陵的歷史中卻又有特殊的意義!永陵鎮雖小但它確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永陵還有一些特別之處以后我再慢慢說給大家。先告一段落吧! 永陵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和一些謎團,我就我所知道的向大家介紹一下。 比如說坐龍,坐龍位于四祖神功圣德碑亭的門口券臉上,這條坐龍就像盛京皇宮里的琉璃升龍一樣,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你是看不見的,這座龍的由來沒有人能給一個準確的答案,這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沒有起兵前,有一次被明軍追殺逃到一個荒草甸子里,跟隨他的只有一條黃狗,太祖跑到草甸子里以后因為跑得太累和身上有上就昏了過去,明軍不敢進草甸子就放火燒草甸子,看到火已經燒起來明軍就撤退了離開了草甸子,黃狗為了不讓火燒到太祖身上就跑到附近的水坑把身體弄濕,然后再跑到太祖身邊用身上的水把太祖周圍的草弄濕,這樣大火就燒不到太祖了,等太祖醒來大火已經熄滅了,大黃狗為了救太祖,活活的累死了,太祖為了報答大黃狗的救命之恩,就下令不許他的后代子孫吃狗肉,帶狗皮帽子,還用狗型化作龍身立在永陵的神功圣德碑前表彰它的功績。就形成了今天獨一無二的坐龍。
關鍵字: 國慶節 大霧彌漫 賓縣 撫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