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與“廣佑寺”--遼寧遼陽
白塔與“廣佑寺”遼陽的白塔是很有名的,記得小時候家里有一張老叔的照片,背景就是遼陽白塔。關于白塔始建的年代,有兩個版本,一說始建于唐,另一說始建于遼。塔上的重修廣佑寺寶塔碑記上都有記載。白塔及其雄偉,塔高70.4米,8角13層為垂幔式密檐磚塔。由上而下由臺基、須彌座、塔身、塔檐、塔頂、塔剎六部分組成。遼陽白塔是遼陽古文化的豐碑,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爸爸曾經講過一個關于白塔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年白塔年久失修塔尖出現裂縫,找了許多能工巧匠也無能為力,一天來了個補鍋的,聲稱專門補大的,有人開玩笑說白塔倒是大,你能補嗎?那人說能,并約定三天為限。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還不見動靜,都以為這人是吹牛皮,沒想到第二天大霧彌漫,把白塔罩得嚴嚴實實,只聽見半空中丁丁當當響個不停,晌午時分,云消霧散,周圍的人們都出來觀瞧,白塔完好如初,都稱贊這個補鍋的真神人也。后人評說此人乃魯班顯靈。傳說就是傳說,沒有一點史料依據,我曾多次仔細的看過白塔,沒有發現絲毫裂過的痕跡,不過神話傳說更增加了白塔的神秘色彩。提起遼陽的白塔,許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問起廣佑寺,估計不會有多少人能說出在哪里。其實遼陽白塔就是建在廣佑寺的一座佛利塔,原稱廣佑寺寶塔,因塔身涂有白堊,俗稱“白塔”。遼陽白塔作為距離最近的古跡,拜謁的次數也是最多的,今年春節,聽說遼陽白塔公園有游園活動,一家人驅車趕往遼陽湊個熱鬧。我沒從西道進入市區,經過轉盤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宏偉的廣場,問了一下停車場的看車的大爺,他說這就是廣佑寺。我們依然從白塔公園的正門進入,園內的一切依然如故,雖然搞了個迎春燈會,也不是十分熱鬧,比以前來的時候冷清了許多。在白塔周圍的草地上擺放著一些巨大的石塊,每個石塊旁邊都有說明。原來這些都是在重建廣佑寺時出土的文物,有柱礎、碑座、石雕等,從這些殘破的文物上可以想象出當年廣佑寺的鼎盛。按著路標的指引,我們從東便門進入廣佑寺景區,頓時豁然開朗,一座雄偉的仿古建筑呈現在眼前。同行的人都急忙的往前跑,試圖看個究竟,我卻被篆刻在墻上的重修廣佑寺記所吸引,原來遼陽市政府為弘揚歷史文化,多方集資數千萬元,重建廣佑寺。一位副市長親任總指揮,根據歷史遺存,再現了廣佑寺當年的風姿。可以斷言,任何一個人初次見到廣佑寺的大殿的人都會發出驚嘆,每一個進入大殿的人都會再次發出驚嘆,這是一座何等雄偉的建筑,高21.48米,寓意二十一世紀、釋迦牟尼4月初八生日。大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更為叫絕,號稱“世界第一佛”,用香樟木雕成的佛祖,貼金重彩,慈眉善目,俯視一切,站在他的腳下,無論你是不是善男信女,都會肅然起敬,都會被佛教的尊嚴所折服。伴隨著悠揚的鐘聲,一個個虔誠的信徒頂禮膜拜。我被這莊嚴的氣氛所感染,面對無所不能的佛祖,深深祈禱,用一個俗家人的虔誠,向佛祖致以崇高的敬意,愿佛祖保佑我的家人諸事順利,保佑天下所有好人一生平安。走出殿外,對面一幅匾額映入眼簾,“廣佑三界”,妻子問我是什么意思?我說此匾意義深刻,三界乃天上、地下、人間也,無所不能的佛祖庇護三界,概括了我們所能想到的一切。走出廣佑寺,回首望去,紅墻碧瓦大殿映襯著巍峨的古樸的白塔,分外醒目,一邊是古老的遺跡,陳舊而斑駁;一邊是重建的新建筑,華麗而堂皇。歷經數百年的白塔依然屹立,嶄新如初的大殿依然屹立,對比之下,讓每一位參觀者不得不發出一種滄海桑田的感慨
關鍵字: 白塔 米 遼寧 須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