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名吃玉米系列
玉米攪團
關中人把作攪團叫做“打攪團”,一口“黑牢鍋”里盛半鍋水,硬木柴大火燒開水,再改用玉米葉子或者麥草燒。打攪團必須用黑牢鍋,腹深而上下幾乎大小一樣,生鐵鑄就,厚而結實。關中人善煮而不善炒,這樣皮實的生鐵鍋,煮飯打攪團,鍋深而不容易外溢,又穩當又結實耐用,實在適合不過。打攪團須兩三個人協作,一個人燒火,一個人往開水鍋里不住撒玉米面,一個人雙手攥緊丫字形木杈使盡全身力氣不停地在鍋里攪動,黏糊糊的面就在鍋里噗噗噗響。
玉米攪團
往鍋里撒玉米面得掌握好一個度,撒得少了,攪團太稀;撒得多了,攪團太稠。攪動需要耐心和氣力,攪得慢,打出的攪團有疙瘩。攪得快,上氣不接下氣。勁要勻勻地使,氣要慢慢地出。攪動的時間越長,打出來的攪團越光越筋越好吃。打好一鍋攪團到底需要攪動多少回,沒有定數,但是人常說至少得攪九九八十一下,僅此可見打攪團的不容易。就連最簡單的燒火,也很講究,不能用硬柴,更不能使用煤。火太大太硬,攪團就糊了,鍋底便粘鍋,一股濃濃的煙臭味竄進攪團,吃起來一股煙味。柴需麥草一類爛柴火,火要慢要文。燒過兩三竹籃麥草,攪過九九八十一下,攪團也就基本打好了。
玉米餃子
我們平常用的玉米面是不可以包餃子,因為玉米淀粉是短鏈分子結構,加入水后不能形成有韌性的網狀結構,所以要用也要加入一多半的小麥面才可以包餃子,能包餃子,但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面粉,比例是3:1白面三,黃面一,但北方人不叫黃面,應該是棒子面!
金燦燦的餃子
材料:豬肉、松仁,用溫水洗凈再泡五分鐘。玉米粒,要用清水煮熟。
做法:
1、和面:
玉米面,要最細的那種,和白面的比例是2:3。玉米面粗糙,不黏合,皮難搟,難捏嚴,所以我在里面加了面粉。(超市也有賣現成的玉米面餃子粉的)用涼水和面,水要一點一點加,用筷子攪拌。玉米面不吃水,水一定不要加多了。面揉成團后蓋上濕布靜置1個小時。
2、和餡:
豬肉洗凈切片,加蔥姜末一起剁碎。放在盆里,加熟油、鹽,按一個方向攪拌上勁,中間要一點點加進半杯水。肉攪拌好了,把玉米粒、松仁,雞精一起倒進肉餡里再一起攪拌均勻。
3、包餃子:
搟皮時要輕點,因為這種玉米面的皮筋道不足,別扯壞了。包的方法隨便,只要不露餡就是好餃子。
4、煮餃子:
鍋內添半鍋水,開鍋后放進適量的餃子,用笤籬輕輕攪動,不讓餃子粘鍋。蓋上鍋蓋,等水開后加點涼水,再開再加,一共加三次。看到餃子都鼓鼓的、浮在上面了,就好了。
玉米粉絲
過籮:把玉米淀粉過一次籮,清除雜質,每次篩淀粉約100公斤,太多不易攪勻。加鹽水,擠頭料:把篩好的淀粉裝在一個距地面40厘米的長150厘米,寬70厘米,深70厘米的水泥池內,準備兌鹽水。鹽水按每15公斤水加食鹽15公斤的比例,溶化后,拌50公斤淀粉。一邊攪拌淀粉,一邊噴灑鹽水,攪成均勻的半濕半干狀為宜。放入粉絲機內擠頭料。擠出來的頭料長l-2厘米。
玉米粉絲
汽蒸:用鍍鋅鐵板做蒸籠,下底直徑30厘米,上口直徑30厘米,高90厘米;圓柱桶狀,在圓桶的下端內用鐵絲織成一個25厘米的圓錐網,網孔的大小以不漏掉濕淀粉為宜,在蒸籠中加料時,添至圓桶頭處20厘米為宜。
制粉絲:水沸騰后,把添好料的蒸籠放在有蒸汽的鍋或桶上,蒸5分鐘,待淀粉七八成熟,把蒸籠取下,把蒸好的淀粉倒入運轉的粉絲機中擠軋。一人下料,一人用手抓住擠出的粉絲,輕輕地隨其速度向外拉,截成長度因人因地而直。
晾曬:粉絲機上剪下的粉絲,晾在地上1小時,打成垛,6-7小時后,開始在涼水里用水洗開,用木桿架起來晾曬干,包裝入庫。
玉米金元寶
富貴金元寶
首先名字很好聽,很富貴。樣子也很好看,就像真的金元寶一樣,可能是由于顏色都是金的吧!在中國這種菜象征著富貴,一般老人過壽或者過春節的時候會做這樣的菜。其實做起來很簡單。玉米面比較松,所以在玉米面粉了要加適量的小麥粉,這樣才有粘性,才能把面和到。剩下的就很簡單了,把和好的面,做成一個一個元寶的樣子,然后蒸熟就好了。用玉米面做金元寶,主要是看重玉米的顏色。
關鍵字: 玉米攪團 玉米粉絲 金元寶 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