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歷史
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呈長方形,總周長11.9公里。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
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游覽西安古城墻,對形象具體地了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及建筑藝術都很有意義。城門名稱由來:西安城墻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城門發生種種變化。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南門,城門中的老資格,這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于隋初。
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寧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墻各門中復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設計沒有箭樓。
現在南來北往的車輛行人均從甫門東西兩則另辟券洞內穿過,它本身已成為文物了。朱雀門,大唐在這里迎接取經歸來的玄奘。唐初僧人玄奘發現諸多經著之說矛盾重重理論相互排斥莫知所從?就決心赴印度取經。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他為了求得真經離開長安出涼州。經玉門關沿絲綢之路獨自向西而行。途中歷盡艱險他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歷時4年穿越數十國終于抵達天竺(今印度)那爛陀寺。
在那里學習經著向高師求教,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長安他從古印度帶回了657部梵文佛經。取經歸來玄奘受到皇城百萬臣民的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迎接玄奘。
迎接儀式在朱雀門舉行。那時建筑宏偉壯觀的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門。此后玄奘法師便一心在大慈恩寺翻譯經文設壇講經弘傳佛法。史載玄奘翻譯經文共用時十九年。長樂門,西安事變紀念地。東門在建造明城墻時構筑,正式名稱叫長樂門。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西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西門建于明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
明代擴建城墻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有門樓三重:城樓、箭樓、閘樓。城墻三道,城樓里,箭樓居中,閘樓向外。門樓下均有拱卷式門洞,洞高寬為6米。城樓與箭樓之間有方形甕城,平時是出入通道,戰時是防守要地。
現西門箭樓、城樓雄姿猶存。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西安時所建觀望臺一座,供游客參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門箭樓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玉祥門是西安城墻的一個城門,位于西門以北。
民國時,陜西省主席宋哲元為紀念馮玉祥將軍的歷史功績而特開此門,取名為玉祥門。1926年,北洋軍閥吳佩孚部劉鎮華率領“鎮嵩軍”號稱10萬人馬將西安圍成一座孤城。
當時,國民黨第二軍第十師師長李虎臣與愛國將領楊虎城精誠合作。在兵力不足萬人、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同敵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劉鎮華為迫使西安軍民投降,在城外四周各挖了一條闊、深各6米的壕溝。
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每天都向城內發動猛攻。5月,劉鎮華先后占領三橋、韓森寨、龍首村、大雁塔、三秦公學(今西北大學)等地。6月,劉鎮華放火點燃了城郊10萬畝麥田,大火燒了一周之久。9月,劉鎮華攻占咸陽。
此時,西安內外交通斷絕。加之又無城郊之糧食補給,城內戰死、餓死、病死軍民達5萬人之多。形勢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在緊要關頭,從蘇聯回國的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
全軍加入國民黨,組建國民軍聯軍,親任聯軍總司令,揮師西北。很快,國民聯軍先遣部隊(于右任部)進抵西安,在三橋、韓森寨等地與“鎮嵩軍”展開激戰。
終于解開西安之圍。被圍8個月的西安城重見天日,全體軍民歡欣鼓舞。馮玉祥的大名在一夜之間傳遍三秦。在西安解圍之前,馮玉祥曾三度入陜,進駐西安。
1914年任旅長時首次入陜,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隊。1921年任陜西督軍,率軍調防陜西。1925年11月復駐陜任西北邊防督辦。是時,所屬部勢力大增,僅國民一軍就擴大至15萬人。西安解圍后,馮玉祥和于右任為紀念在西安圍城中犧牲的將士與民眾修建了西安革命公園。
在祭奠死者的追悼大會上,馮玉祥發表了演講,熱情贊揚了陜西軍民為抗擊反動勢力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高度評價了西安解圍在北伐戰爭中的偉大歷史意義。
他親率軍民數萬對殉難軍民進行了安葬并擁土成墳,樹立豐碑。其殉難群眾碑文曰:“長安之民,為革命守長安之城。為革命以犧牲而求解放兮,將脫人群于鎖扭。
世方同比饑病兮,郁長圍之既久;佇白日兮,青天慰幽靈兮!”陣亡將士碑文曰:“民族之戰士,戰于是,守于是,葬汝骨于是。世界不平,決然掃蕩!民生困窮,孰為此狀!以主義為垣墉,以精誠為甲仗。碧兮,血!人間繁華兮,冢上革命成功兮,歌永壯!”
在兩冢之間修革命亭,將周圍150畝地辟為革命公園,以作永久紀念。1928年,西安軍民將古城墻西北角殘缺處(即西安解圍國民聯軍入城處)修葺補全,并筑一門,曰“玉祥門”,旨在永久銘記馮玉祥將軍對古城做出的卓越貢獻。
關鍵字: 護城河 朱雀門 西安 西安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