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位于滄縣縣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里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后,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
解放后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1957年由主管部門予以補項補趾,并修池建亭,周圍還設有鐵欄,建亭后由于鐵獅見不到陽光,氧化較快,于1972年將亭拆除。
據《滄縣志》記載:quot;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長一仗六尺,背負巨盆。頭頂及項下各有'獅子王'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左肋有'山東李云造'五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漫漶不全,后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后有考據家辯云,罰罪人之說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獅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即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壯寺觀者,是說較近情理。清嘉慶八年三月,大風倒地,口吻腹尾殘缺。據郡人張巖《幞滄雜記》又有相傳康熙初年,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一說,然其它所記較前為詳。光緒十九年暑州事宮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磚石補其殘,然已失原狀態矣quot;。又民間流傳舊滄州一帶濱臨渤海,經常發生海嘯,洪水浩劫,民不聊生,當地勞動人民為消除水患,自動捐錢,請名師李云鑄此獅,以鎮海嘯,名曰quot;鎮海吼quot;。從獅身外面鑄有農民捐錢姓名和具體數字來看,即可證實這一說法。
關鍵字: 開元寺 文物保護 泥瓦匠 獅以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