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
清涼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據山上碑刻記載,明代山上己建道觀曰自云觀,道觀主持道人叫高全信。黃龍憲中所建吳天寶殿內供奉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道德真君。山上殿堂樓閣多依懸崖絕壁而建,遠遠望去大有凌空欲飛之勢,若登臨樓閣,置身百丈懸崖,俯賊山下,似有微微顫動之感,使人肉跳心驚、咋舌息語。樓閣周圍自云環饒,伸手可掏。
清涼山上的廟宇分為三層。第一層由南而人,經一大殿和一樓閣,便到明代成化六年建的“功德廟,現房屋殘存,神像全無。由此回旋而上,即是懸崖凌空的第二層。此層由三個天然溶洞構成,溶洞口原有各種神像,不知建于何代。在最南一個高大溶洞壁上刻有“金正隆三年正月二日陳times;times;在此洞記耳字樣。由此往南回旋攀登而上,就到山峰主廟“玉皇廟。懸崖之中有一廟門,高6米多,寬12米。門額橫醫有“白云觀三字。進門之后,左右各立一通石碑。往北有一大石坎,原來左右還各有一座巨型石碑,現不知去向。坎
壁上到處皆是明清以來的題詞、題字。再向北便是吳天寶殿,青石結構,飛幅斗拱。大殿正門兩側各嵌一塊方碑,北碑寫有各州縣鄉村助緣善人姓名及村名。南碑寫“大明國直隸真定府并隆縣大化鄉崗頭村清涼山白云觀靈巖雙陽洞黃龍憲創建玉皇殿謹領香頭開名于后頂神馬子九名。兩碑均系明代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再向北通過一個廟門,上面原有古鐵鐘一鼎,敲擊鐘聲響徹云霄,四鄉皆聞,今已無存。
懸崖古柏、奇峰怪石是清涼山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懸崖峭壁的懸縫中及玉皇廟周圍,生長著數百株蒼勁的側柏,有的如龍騰鳳舞,有的似傘張云飄,千姿百態,令人稱絕。山上千年水蝕鐘乳隨處可見,造型奇特,奇形怪狀,似飛禽走曾,如花烏魚蟲,任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看它象什么就是什么。這里還是觀賞紅葉的好去處,每至深秋,滿山的黃櫨紅葉如火焰,似晚霞,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關鍵字: 懸崖峭壁 清涼山 白云觀 美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