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服電話: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河北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華北旅游 > 河北旅游 > 河北旅游游記

春游隆興寺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0  來源:  作者:
“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三十年前毛主席在接見正定縣委書記時的話而今赫然狂草于正定趙云廟前停車場的廣告牌上,正定當年正是因此話得以名揚天下。以前我對正定的認識,也只是得益于主席這句將趙云與正定聯系在一起的“語錄”,但經過此次旅游,才知道正定確實是個“好地方”,但并非只是因為“出了個趙子龍”,至今猶存的文化古跡和早已名垂青史的歷代名士足以使其揚名四海,萬古流芳,而隆興寺正是眾多文化古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我便趁著初春暖煦時節,帶著一個同學到正定走走看看,毫無疑問,我們選擇了正定隆興寺作為旅游的第一站,幸運的是,有一個正定的朋友熱情充當了我們此行的導游。 上午,我們到達了隆興寺,開始游覽這座聞名天下的古剎。隆興寺始建于隋,原名龍藏寺,后經唐,宋,清等歷代擴建重修,并于唐朝更名為龍興寺,最終在清朝康熙年間定名為隆興寺;舊中國隆興寺經軍閥戰亂,日本侵華和解放戰爭,寺內建筑破壞嚴重,解放后經人民政府撥款興修,其原貌得以恢復,煥然一新。 天下廟門一絕:廟門+天王殿 隆興寺沒有正式的寺門,這和其他寺廟大相徑庭。穿過三路單孔橋,其首殿天王殿之門便是廟門,上書康熙真跡:“敕建隆興寺”。隆興寺無廟門還有一段傳說:當年修建隆興寺時,奉命修建的大臣未交代廟門修在哪兒便急速回朝,監工不敢擅自動工,就快馬追去,一直到河南洛陽才追上建寺大臣,問之,大臣匆忙應付說:“就修在這兒吧!”說完就繼續倉促上路。監工得令便將廟門修于洛陽,所以至今還能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看到隆興寺的廟門。不過這些只是民間傳說,毫無歷史根據可言,然而卻成為隆興寺無廟門的一種托詞。 進門發現內供有四大天王像,個個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卻又神態各異,陡然增加了寺廟莊重肅穆的氣氛。 傷懷與希冀并存之處:大覺六師殿遺址 出天王殿復前行,一片廢墟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就是近兩千平米的大覺六師殿遺址。大覺六師殿,建于宋代,因年久失修,于民國初年塌毀,現只有臺基。據導游講,現在正籌備重修,并倡導游人募捐,遺址東面有一募捐處,倒很有特色,極富象征意義,游人可以捐瓦。即捐錢后,由工作人員把捐者美好的心愿用紅字寫在青瓦之上。我看見地上擺放著一大堆游人捐獻的瓦片,有不少寫著:“全家健康”、“心心相印”、“合家幸福”……大覺六師殿遺址的“捐瓦”給我留下頗深的印象。 看著滿地的“捐瓦”,我心中甚感欣慰,相信大覺六師殿重新面世之日必將指日可待。 嘆為觀止之地:摩尼殿 穿過大覺六師殿舊址,便是摩尼殿。摩尼殿建于宋仁宗元年(元公元1052年),是一個重塘歇山殿頂,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的大閣殿。像這樣的巧妙布局建筑特點,在國內,為一孤例。摩尼殿內正中須彌臺上,有五尊金裝異彩的佛像,中央是釋迦牟尼說法坐像。左側站著弟子迦葉,像一位嚴肅的老僧;右側站著弟子阿難,文靜溫順,像是一位善人。這三尊佛像都是宋代原塑,實屬珍品。在坐像兩旁以瓔珞寶珠,飛天彩帶為裝飾的文殊、普賢這兩尊佛像都是明代補塑的。摩尼殿經1977年至1980年補修后,氣魄更加樸實端莊,古老殿閣,再現青春光彩。 在這摩尼殿后面,在懸空的五彩泥塑假山中間,有一尊明代成化年間的彩塑觀音像。這座懸塑觀音頭戴金光閃亮的寶冠,身披五彩繽紛的瓔珞,她臉龐秀麗,慈善端莊,向你微笑,細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閃爍著洞察人間善惡的光芒。這眼神又微微向下俯視,使她的目光恰好與禮佛者在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這倒座觀音,一腳踏著含苞待放的蓮花,一腳輕輕踞起,兩只手自然撫膝,表情閑逸自若。她的莊嚴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麗令人恭而不褻。 面對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品奇跡,我不由感慨萬千,古代藝術大師們的高超藝術,使宗教概念和生活中的典型形象,達到了高度的和諧與統一。古代大師們把神人格化了,所以收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它的絕妙之處。 受戒儀式之所:戒壇 出摩尼殿向北穿過一道牌坊,迎面即是戒壇。戒壇為四角攢尖頂,平面呈方形的多檐亭臺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是舉行授戒儀式的場所。戒壇四面墻外,有檐柱20根,壇建于高約2米的兩層須彌基座上,四面中間各有九級臺階可攀登。登上戒壇,其室內正中木質須彌座上為一尊明代弘治六年(1493)所鑄造的二身銅質佛像。兩尊佛相背而座,背部相連,菩薩裝束,一面南,一面北,面南者為阿彌陀佛,面北者為藥師佛,皆莊嚴慈祥。 獨木菩薩像:慈氏閣 戒壇北面為一組氣勢磅礴的建筑群,中軸線上為高聳的大悲閣,康熙、乾隆兩座御碑亭并列其前,慈氏閣、轉輪藏閣東西相峙,加之戒壇,這里形成了一個以大悲閣為主體,樓、閣、殿、亭相輔襯,高低錯落,左右對稱,形式瑰偉的空間組合,為整個寺院建筑群的高潮所在。 慈氏閣座落在大悲閣東側,坐東面西與轉輪藏相對。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屬北宋二層樓閣式建筑。元、明、清進行過不同程度的重修。 慈氏閣內.立一尊約七米高的彌勒菩薩雕像,為宋代用獨木雕刻而成。佛教中彌勒梵語為姓,譯為慈,所以人們都稱為慈氏菩薩。 相傳修慈氏像所用之獨木,系五臺山一神木。一日山洪直瀉,神木沿滹沱河順流直下,漂至正定城外為百姓撈獲,修大佛寺時,用這棵大樹雕刻了一尊慈祥外溢、秀麗端莊的慈氏菩薩。這菩薩雕刻藝術之絕處,便是在婦女們看到可以傾吐隱秘;在男子們看來竟是一位風姿窈窕的妙齡女子。 慈氏閣的建筑從整體到單體結構,以及細部裝飾,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建的傳統藝術和獨特風格,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和高超的雕刻藝術! 人間奇觀:轉輪藏閣 轉輪藏閣,位于大悲閣右側,座西面東,平面和外觀與慈氏閣相同。創建于北宋,為單據歇山頂二層樓閣。建筑手法保留著突出的宋代特點。歷代均有過不同程度的修葺。1956年國務院撥款落架重修,拆除了明代重修時所添腰檐,恢復了北宋時建筑的原貌。此閣采用了大彎梁和插柱的制造手法,有極高的科學價值。閣內上層置放一直徑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轉輪藏,上層罩金裝木雕佛三尊。這轉輪藏即為轉動的藏經櫥,是佛教取法輪常轉,自強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猶如車輪,輾轉相傳,永不停息。 “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三十年前毛主席在接見正定縣委書記時的話而今赫然狂草于正定趙云廟前停車場的廣告牌上,正定當年正是因此話得以名揚天下。以前我對正定的認識,也只是得益于主席這句將趙云與正定聯系在一起的“語錄”,但經過此次旅游,才知道正定確實是個“好地方”,但并非只是因為“出了個趙子龍”,至今猶存的文化古跡和早已名垂青史的歷代名士足以使其揚名四海,萬古流芳,而隆興寺正是眾多文化古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我便趁著初春暖煦時節,帶著一個同學到正定走走看看,毫無疑問,我們選擇了正定隆興寺作為旅游的第一站,幸運的是,有一個正定的朋友熱情充當了我們此行的導游。 上午,我們到達了隆興寺,開始游覽這座聞名天下的古剎。隆興寺始建于隋,原名龍藏寺,后經唐,宋,清等歷代擴建重修,并于唐朝更名為龍興寺,最終在清朝康熙年間定名為隆興寺;舊中國隆興寺經軍閥戰亂,日本侵華和解放戰爭,寺內建筑破壞嚴重,解放后經人民政府撥款興修,其原貌得以恢復,煥然一新。 天下廟門一絕:廟門+天王殿 隆興寺沒有正式的寺門,這和其他寺廟大相徑庭。穿過三路單孔橋,其首殿天王殿之門便是廟門,上書康熙真跡:“敕建隆興寺”。隆興寺無廟門還有一段傳說:當年修建隆興寺時,奉命修建的大臣未交代廟門修在哪兒便急速回朝,監工不敢擅自動工,就快馬追去,一直到河南洛陽才追上建寺大臣,問之,大臣匆忙應付說:“就修在這兒吧!”說完就繼續倉促上路。監工得令便將廟門修于洛陽,所以至今還能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看到隆興寺的廟門。不過這些只是民間傳說,毫無歷史根據可言,然而卻成為隆興寺無廟門的一種托詞。 進門發現內供有四大天王像,個個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卻又神態各異,陡然增加了寺廟莊重肅穆的氣氛。 傷懷與希冀并存之處:大覺六師殿遺址 出天王殿復前行,一片廢墟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就是近兩千平米的大覺六師殿遺址。大覺六師殿,建于宋代,因年久失修,于民國初年塌毀,現只有臺基。據導游講,現在正籌備重修,并倡導游人募捐,遺址東面有一募捐處,倒很有特色,極富象征意義,游人可以捐瓦。即捐錢后,由工作人員把捐者美好的心愿用紅字寫在青瓦之上。我看見地上擺放著一大堆游人捐獻的瓦片,有不少寫著:“全家健康”、“心心相印”、“合家幸福”……大覺六師殿遺址的“捐瓦”給我留下頗深的印象。 看著滿地的“捐瓦”,我心中甚感欣慰,相信大覺六師殿重新面世之日必將指日可待。 嘆為觀止之地:摩尼殿 穿過大覺六師殿舊址,便是摩尼殿。摩尼殿建于宋仁宗元年(元公元1052年),是一個重塘歇山殿頂,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的大閣殿。像這樣的巧妙布局建筑特點,在國內,為一孤例。摩尼殿內正中須彌臺上,有五尊金裝異彩的佛像,中央是釋迦牟尼說法坐像。左側站著弟子迦葉,像一位嚴肅的老僧;右側站著弟子阿難,文靜溫順,像是一位善人。這三尊佛像都是宋代原塑,實屬珍品。在坐像兩旁以瓔珞寶珠,飛天彩帶為裝飾的文殊、普賢這兩尊佛像都是明代補塑的。摩尼殿經1977年至1980年補修后,氣魄更加樸實端莊,古老殿閣,再現青春光彩。 在這摩尼殿后面,在懸空的五彩泥塑假山中間,有一尊明代成化年間的彩塑觀音像。這座懸塑觀音頭戴金光閃亮的寶冠,身披五彩繽紛的瓔珞,她臉龐秀麗,慈善端莊,向你微笑,細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閃爍著洞察人間善惡的光芒。這眼神又微微向下俯視,使她的目光恰好與禮佛者在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這倒座觀音,一腳踏著含苞待放的蓮花,一腳輕輕踞起,兩只手自然撫膝,表情閑逸自若。她的莊嚴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麗令人恭而不褻。 面對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品奇跡,我不由感慨萬千,古代藝術大師們的高超藝術,使宗教概念和生活中的典型形象,達到了高度的和諧與統一。古代大師們把神人格化了,所以收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它的絕妙之處。 受戒儀式之所:戒壇 出摩尼殿向北穿過一道牌坊,迎面即是戒壇。戒壇為四角攢尖頂,平面呈方形的多檐亭臺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是舉行授戒儀式的場所。戒壇四面墻外,有檐柱20根,壇建于高約2米的兩層須彌基座上,四面中間各有九級臺階可攀登。登上戒壇,其室內正中木質須彌座上為一尊明代弘治六年(1493)所鑄造的二身銅質佛像。兩尊佛相背而座,背部相連,菩薩裝束,一面南,一面北,面南者為阿彌陀佛,面北者為藥師佛,皆莊嚴慈祥。 獨木菩薩像:慈氏閣 戒壇北面為一組氣勢磅礴的建筑群,中軸線上為高聳的大悲閣,康熙、乾隆兩座御碑亭并列其前,慈氏閣、轉輪藏閣東西相峙,加之戒壇,這里形成了一個以大悲閣為主體,樓、閣、殿、亭相輔襯,高低錯落,左右對稱,形式瑰偉的空間組合,為整個寺院建筑群的高潮所在。 慈氏閣座落在大悲閣東側,坐東面西與轉輪藏相對。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屬北宋二層樓閣式建筑。元、明、清進行過不同程度的重修。 慈氏閣內.立一尊約七米高的彌勒菩薩雕像,為宋代用獨木雕刻而成。佛教中彌勒梵語為姓,譯為慈,所以人們都稱為慈氏菩薩。 相傳修慈氏像所用之獨木,系五臺山一神木。一日山洪直瀉,神木沿滹沱河順流直下,漂至正定城外為百姓撈獲,修大佛寺時,用這棵大樹雕刻了一尊慈祥外溢、秀麗端莊的慈氏菩薩。這菩薩雕刻藝術之絕處,便是在婦女們看到可以傾吐隱秘;在男子們看來竟是一位風姿窈窕的妙齡女子。 慈氏閣的建筑從整體到單體結構,以及細部裝飾,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建的傳統藝術和獨特風格,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和高超的雕刻藝術! 人間奇觀:轉輪藏閣 轉輪藏閣,位于大悲閣右側,座西面東,平面和外觀與慈氏閣相同。創建于北宋,為單據歇山頂二層樓閣。建筑手法保留著突出的宋代特點。歷代均有過不同程度的修葺。1956年國務院撥款落架重修,拆除了明代重修時所添腰檐,恢復了北宋時建筑的原貌。此閣采用了大彎梁和插柱的制造手法,有極高的科學價值。閣內上層置放一直徑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轉輪藏,上層罩金裝木雕佛三尊。這轉輪藏即為轉動的藏經櫥,是佛教取法輪常轉,自強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猶如車輪,輾轉相傳,永不停息。 據介紹,以前只要用兩個指頭輕輕一搬,高大的轉輪就會慢慢地轉動起來。而在轉輪轉動時,看其轉動與閱經同效。 這轉輪藏有一個絕妙之處,就是它巧妙地運用了我國古代建筑室內空間設計,把高大的轉輪安置在地面以下,一來烘托出轉輪的高大;二來也充分運用了室內的空間。 我國有關建筑空間的古代建筑理論,受到近代許多國家的重視,美國現代建筑大師萊特曾引用過老子的話,原意是說蓋房子,真正用的是那個虛的空間。意大利現代建筑大師塞維在他的《建筑空間論》一書中鄭重宣布:空間是建筑的主角。不過比起我國的轉輪藏閣,已晚了一千多年。 帝王風韻今猶在:御賜碑亭 大悲閣左右兩側,各有一座高大宏偉的龜馱石碑。西邊為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吁御賜碑亭,東邊為清圣祖玄燁皇帝康熙御賜碑亭。碑亭為黃琉璃瓦頂、重檐歇山式。 清高宗碑亭是弘歷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巡幸五臺山,御駕親臨正定隆興寺,題寫長句后,刻碑立石的,時間為丙寅十月。留下了“龍騰故苑尋霸業,獅吼初地禮法輪”的著名持句。 清圣祖玄燁的御賜碑文,則是由當時的正定縣知事周元禮撰文后,康熙皇帝巡幸五臺山,路過正定,在隆興寺下榻寫就的。 碑文記述了重修隆興寺的史實,不啻為研究隆興寺史的重要史料,也可一睹清代兩位皇帝出色的筆墨風韻。 中華第一銅像:大悲閣 大悲閣是寺內主體建筑,五檐三層,高33米。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原與東西兩側的御書樓、集慶閣相連,民國初年閣頂塌陷,1944年重修時,拆毀了兩側樓閣。199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始落架重修大悲閣,1999年9月20日落架重修工程正式竣工并向游人開放,大悲閣兩側御書樓和集慶閣得以重修,大悲閣也以原有面貌重見天日,而這也是繼西藏布達拉宮修繕之后全國最大的文物單體建筑修繕工程。拾階而上,登上頂樓,依欄四望,我頓感眼寬胸闊,心曠神怡,望而生畏。 大悲閣內,正中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銅鑄佛像,中國現存的最大的銅鑄佛像,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正定府的大菩薩,也叫千手千眼觀音。 大銅佛舉高22米,有42臂分別執日、月、星、辰、裳帶、香花、寶劍、寶鏡、銀拂塵、金剛柞等法器。這樣高大的銅造佛像,卻比例適度,線條流暢。大銅佛面部,表情端詳恬靜,溫度慈祥。別看這仁慈的大銅佛,也遭受過幾次磨難。 后唐清泰年間(公元936年),城西有一大悲寺,寺內有一尊四丈九尺銅菩薩,后來契丹犯境;大悲寺被火燒盡。鋼菩薩從胸部以上熔為廢銅。到了后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下令毀佛鑄錢,殘存的下半身也用泥塑上,成了一尊名副其實的泥菩薩。 北宋宋太祖趙匡胤于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到正定巡察,來到大悲寺禮佛,問及菩薩是銅的還是泥的。 當住持和尚向趙匡胤訴說了銅菩薩兩次的不幸遭遇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和尚,竟敢在皇帝面前編造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他說在當年毀佛時,在蓮花座里發現有“遇顯即毀,遇宋即興”八個字。趙匡胤一聽高興萬分,當即下旨在今隆興寺內重鑄銅佛,并建大悲閣。其實趙匡胤早已覺察到佛教在民眾中的影響,他想借此收買人心,這才給后人留下了這尊至寶。據說,這大銅佛像是經趙匡胤三次審閱后,才開始澆鑄的。 大銅佛是自下而上分段連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臺座,第二段鑄至膝部,第三段鑄至肚臍,第四段鑄至胸部,第五段鑄至腋下,第六段鑄至肩部,第七段鑄到頭頂。 千年古樹:“龍鳳雙槐”和“福樹” 被譽為“京外古剎”的隆興寺,院內樹木繁多,最為常見的是常綠的松柏和古老的槐樹,這些樹木護路成蔭,傲然挺立,更增加了古寺肅穆莊嚴的氣氛。但在眾多樹木中,其中三棵古槐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就是“龍槐”、“鳳槐”和“福樹”。 “龍鳳雙槐”位于戒壇前邊,是兩棵千年古槐。民間傳統說法一般是“男左女右”,它們卻獨具特色,是“左鳳右龍”。它們還有一段感人的民間傳說呢!據說古代有一個千金小姐和家里的長工真心相戀,但由于小姐父母因門不當戶不對而堅決反對并拆散了他們。這對癡情戀人就一起發誓“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并化成了這兩顆樹。他們樹根互相盤踞,樹冠相互交叉,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就連宋太祖趙匡胤見了都不得不贊嘆,為他們的愛情執著精神所感動。據說此雙槐極為靈驗,如果國運昌盛,就葉旺,否則就葉稀。我看了一下,發現還算旺盛,因為雖然在初春時節,樹枝已經轉為青綠色,并長出了微細的葉牙。據說圍繞此樹順時針走三圈,然后在上邊掛上紅布條就能保證婚姻幸福。既然有了傳說,有了愿望,就有賣點了,當時我就親眼看到樹干上掛滿了四海游客寄托著美好祝福的紅布條。 大悲閣后面的“福樹”也為隆興寺享譽海內外增加了籌碼。“福樹”是隆興寺樹齡最老的一棵古槐,未有寺而先有此樹,故又名“壽槐”。相傳,昔日宋太祖趙匡胤曾在此樹下駐足觀看,見有瑞鶴祥云繞于樹端,經久不散。這一景象更加堅定了他稱帝后擴建隆興寺的信心。據說,善男信女繞樹三周并系以紅綢,亦可得鶴壽暇齡。我們心懷虔誠的圍繞古樹轉了三圈,發現上面果然系滿了紅色綢緞,并衷心期望人們的美好愿望都能圓滿實現。 至此我們的隆興寺之春游就告一段落了,需要說明的是因旅游日程短暫,安排緊張,我們只能走馬觀花般游覽一番,倥傯之間,難免錯過多處美景奇觀,眾位如有興趣,可親赴正定一游,包你大開眼界,流連忘返;熱情的正定人也會以周到的服務助您旅程愉快,不虛此行。
關鍵字: 五臺山 天王殿 隆興寺
相關游記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魯木齊(qi)市(shi)沙(sha)依(yi)巴(ba)克區(qu)伊寧路89號新豐大(da)廈A座(zuo)7樓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碧峰飯店

    碧峰飯店

    已有 406 人關注
    承德賓館

    承德賓館

    已有 295 人關注
    秦皇島海景假日酒店

    秦皇島海景假日酒店

    已有 375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滿堂春(酸菜魚)

    酸菜魚,呈麻辣口味,且原料新鮮,絕對

    朝陽樓飯莊

    朝陽醉月三百年,古郡清真第一樓,朝

    清遠樓飯莊

    清遠樓飯莊位于清遠樓旁邊,是一所

    京東餐廳

    唐山京東餐廳位于唐山市車站路與
    河北游記所有游記

    保定品驢火 易縣

    我的旅行總是和美食分不開的,不知

    尋覓邯鄲廣府:水韻

    又是一年的初春時節,趕上了清明小

    御道口拔蘿卜勝似

    那兒有一片很大很大的紅蘿卜地,綠

    圍場壩上的白色世

    又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季,每到這個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