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天桂山
天桂山是中國畫----
太行腹地劍峰群,
拔地通天道骨魂。
幽谷斜徑仙人指,
絕頂古寺藏白云。
天桂山是壯士歌----
高山披甲列戰陣,
猶聞動地戰鼓音。
壯士赴死英魂在,
鐵馬悲歌泣鬼神!
天桂山是歷史書----
化石積層藏密林,
滄海桑田累累痕。
先皇行宮千年史,
武當豪氣后來人。
說天桂山神秘,是因為天桂山高山道院的始建原因特殊,它是一位明朝皇帝為遁世秘密而建。明朝末年義軍四起,日漸國敗,最后一位皇帝崇禎,厭倦了苦心支撐殘局的艱難,逐產生了出家遁世之想,差心腹太監林清德攜密旨出宮,以建行宮為名,選建深山秘密出家道院。太監林清德訪遍北方名山大川,見天桂山“僻而幽、高而秀”于是密興土木、以御制級別在天桂山上修建行宮。即將竣工時,李自成攻入北京,由于國破緊急,崇禎皇帝自縊北京景山,基本建好的天桂山行宮崇禎也未能住一日。太監林清德無朝可歸,逐出家為道,改行宮為道院。道院一度香火極盛,道眾達百余人。
說天桂山道院神秘,也是因為它藏于太行深山,近百年來因香火冷落車馬少,并不出名,山中的道路也十分的原始。
天桂山是高山古剎型名勝,呈獨特的克斯特地貌,山勢雄偉俊秀,給人一種壯懷激烈的感覺。古寺群藏在高山肩處,在密密的林木中露出幾處金黃色的飛檐,遠遠望去,令人遐想。
我們幾位好友在山門登起,古老的山門已經風化嚴重,新修的山門雖高大雄偉,但沒有歷史的沉重感。登山曲徑在幽深的密林中迂回,分明夏日艷陽,山徑中卻樹陰濃密。我們個個累的汗濕衣衫,不得不停下來休息,若一停下來久啦,就覺得涼氣襲人。
天桂山樹種繁多,山下多為核桃樹和柿子樹、黑棗樹,山上以槐樹、核桃樹為多。我們到時,山路邊未熟的核桃掛滿枝頭。看那粗大的樹圍,肯定是那位道人所植。
我們幾經休息,終于登上了與道院水平的道路,山路上游人很少。
抬頭仰望,在天桂山的懸崖上書一巨型繁體字“歸”,十分雄渾,是為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據說字高97米,已載入世界基尼斯紀錄。
我們登上高高的的石階進入天桂山的主體建筑群--道院,道院西門上聯:“云云云中神仙府”,下聯:“山山山中道人家”,字寫的形狀怪怪的。進得道院,依山勢有上下兩層院場,院場寬敞,周圍有不少不知用途的寺房,幾通御制石碑在龜背上立著,文字已經風化的看不清楚,兩顆高大的銀杏樹枝葉繁茂。看山下道路如一絲曲發,仰頭是絕壁峰頂,透過一座孤亭,遠處太行茫茫。我也隨口吟出兩句詩來:“寺后巍巍獨峰秀,階前茫茫眾壑深”。
受這世外似的清靜氛圍感染,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當年崇禎皇帝,要拋棄至高無上的地位出家修行的原因。
我的一位好友,見大殿上的佛像欲倒地跪拜,被一位道士攔住,道士勸道:“磕空頭不好,請一注香吧”我的好友即焚香叩頭,道士擊鐘伴之。好虔誠的情景啊!
武當山是道家祖山,天桂山號稱北武當,天桂山現有武當正宗傳人做主持。
我們走出道院東門,東門上聯:“人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這高山上,對這些玄妙的禪聯似有所悟,我們數人駐足仰頭詠讀,終究還是不懂。
道院據頂峰還有很高的距離,走出道院東門未敢再登攀頂峰,取道下山。下次再來的時候我一定攀登頂峰。
下的山來,回望那藏在那高山密林里的一座座寺廟檐角,依然還是那樣神秘。
關鍵字: 天桂山 太行 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