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巖山藏著一輪動人的下弦
蒼巖山,一個幾乎是藏在河北境內的禪境,在電影《臥虎藏龍》悠遠的琴聲里駐足,把自己徹底交給一巒山、一座殿、一輪動人的下弦月.
從河北井陘縣到蒼巖山的一路,都可以看出太行山一脈在這里留下的雄奇,畢竟是北方的山,水少,草木間可以看見裸露的山的肌膚,不過這也恰恰造就了蒼巖山的特色,因為蒼巖山通體結構為紅色沙礫巖,紋理比較突出,在蒼松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更為壯觀.
我們趕到山腳的時候已接近下午,進了山門我們拾級而上。山中很幽靜,路邊可以看見很多檀木。蒼巖山盛生檀木,看得出很多檀木已經非常古老,當地人給樹干上掛滿紅布條以求護佑。據說這些檀樹都是當年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時所栽。蒼巖山也許正是因為這位品德高貴的女子而充滿飄逸神韻的。當地人講其傳說,當年楊廣弒父殺兄,篡了皇位,屈斬忠良,霸嫂為妃,殘暴荒淫,惹得天怨人怒。南陽公主雖是其疼愛的長女,卻不滿其父所為,數次苦諫無效,無力回天,遂墜城出逃。歷盡各種磨難,千里迢迢終于來到蒼巖山,從此出家為尼,遁入空門。現在山中的福慶寺據說就是當年南陽公主的出家之地,而山間的公主祠則是后人為了紀念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格而修建的廟宇.
蒼巖山海拔并不高,只?000余米,但其氣勢卻足以令人驚嘆。一是山體的顏色通紅,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二是其峭壁平整開闊,險峻明朗之勢非其他同等海拔之山可比。正因如此,此山才素來享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盛譽。不過依我看來,最能給蒼巖山增添靈魂的景致還是山中的橋樓殿以及位于半山腰結構獨特的廟宇.
沿山路走不到10分鐘的樣子,便可以抬頭看見一座氣勢非凡的石橋架立在兩座懸崖之間,橋上建有一個古老華麗的大殿,這就是鼎鼎有名的橋樓殿了.
清幽的山澗架立如此精彩的建筑,無法不讓人感嘆建筑者的手筆之獨特。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第一是山西恒山的懸空寺,第二是青海北山的北禪?。沿陡峭的石級一路攀爬,就可以通過大殿走到橋上,石橋為單孔石拱橋,飛架在對峙的斷崖之間,橋樓殿就坐落在這臨深約70米的橋上.
橋樓殿為二層重檐樓閣式建筑,金色琉璃瓦頂和朱紅色殿柱映在藍天綠峰中,各顯輝煌。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古人贊美這一壯觀景象:“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樓飛。”據考證,此橋為隋時所建,先于趙州橋。相傳當年魯班將柴草垛滿山澗,搭起橋拱,當地稱“柴牛”,一夜修了一座二十二道拱旋的天橋。隨即火燒“柴牛”,灰落橋出。魯班有了這般先見,便領圣旨,胸有成竹地去趙州府修趙州橋了.
如此看來,這石橋是魯班為趙州橋而小試了一下身手,不過論資排輩的話還要算是趙州橋的前輩了。除去名聲因素,僅從建筑風格來說,我覺得趙州橋的氣勢遠不如橋樓殿,一座架構于小河之上的橋怎能與架構于懸崖間的橋媲美呢?不過也許當初趙州橋下的流水很急,且為民造福的現實意義要遠高過現在的橋樓殿,才得以如此廣為流傳。橋樓殿坐西朝東,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頂,上覆紅綠相間琉璃瓦。橋與殿渾然一體,如飛虹橫架峽谷一線處。且不論趙州橋與橋樓殿哪個輝煌,這樣精巧的建筑奇觀確實讓人對先人的智慧肅然起敬.
從橋樓殿沿著絕壁上的一條石板路往前走大約兩百米的樣子,再回頭看這座橋就會更加驚嘆其與山谷渾然天成的景致。無怪乎《臥虎藏龍》會選擇這里作為其最后一個場景的拍攝地。清幽的山谷、挺立的絕壁,似乎飄在云中的樓閣,無不讓人覺得塵世的一切仿佛都已釋然,只需從橋上款款走過,愛人在遠方,心若飄零。在我相機的鏡頭里,似乎又看見玉嬌龍從橋上縱身躍入山谷時飄逸的身影.
既然天色已晚,就不必趕著回京,旅游淡季游人不多,清靜的秋夜正好可以賞月。此時的月是下弦月,華北清亮的夜空可以看見如鋒芒般光亮的月牙兒,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臥虎藏龍》里悠揚的主題曲《月光愛人》。在我看來,殘月比滿月的感覺更要好些。記得有一首詩里這樣說,“太圓滿的事物讓我感到悲傷”。正好這樣的夜晚可以認真享受無人打擾的寧靜.
我們隨便吃了些東西,便在夜里的山路上散步。此時山的影子顯得更魁偉,月光照在山上寺廟的樓殿屋閣上,顯出幽幽的清麗。想起白天在山中福慶寺寺門處的門楣上看到的一副對聯,上聯:殿前無燈憑月照;下聯:山門不鎖待云封。多么有禪意的句子,不知是哪位高僧所書,想必也是非常喜歡這山間的明月和白云了。斷斷續續的秋蟲在路邊的草叢里叫,那是童年的聲音;遠處有母親喊孩子回家吃飯,那是鄉村的聲音;路邊有幾個收了攤的小販偶爾還問問你要不要買一些山貨,那是生活的聲音。我們像夢游一樣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飄蕩,夜歸的靈魂在游走的腳步中逐漸變得充盈.
關鍵字: 河北 蒼巖山 趙州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