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山探險游記
很久以前我就渴望徒步長城。但是年屆不惑,體力不及年輕人,也沒有豐富的越野經驗,所以只能選擇風險不太大,強度適當的線路。
三海關長城有東起點——老龍頭,有東起第一關——山海關,有東起第一山——角山,而且有三分之一路段在市區,三分之一路段在景區,只有三分之一路段是在險峻的野山中,因此這段長城徒步路線最適合我。
2004年9月30日下午16:42,搭乘鞍山-北京的火車,于當晚10點左右抵達山海關,入住火車站附近的誼合賓館。(兩星級,標間打折后160元,條件還不錯)
第二天(10月1日),首先去“第一關”景區(門票40元,含長城博物館票)。從山海關城的東南角——靖邊樓登城,沿重修過的長城一路北走,經過牧營樓、第一關、臨閭樓,直到威遠堂遺址,此處是第一關景區的北終端。再往北就是殘長城,直通角山景區。但北端已被堵死,必須從第一關下城,由市區內乘車去北門才能重新爬上殘長城。
從第一關上遙望東方,約千米之外,依稀可見威遠城的基址,那里是當年吳三桂投降清軍的故地。
第一關景區內的長城段南起靖邊樓,北止威遠堂,徒步游覽約需1小時。從第一關下城后,可以去第一關前廣場西南角的《長城博物館參觀》。里面其實也沒什么特別有看頭的東西,無非是一些長城歷史的照片,唯一一幅山海關浮雕長城地圖也與現今實際地形有較大差異。不過我把此地圖拍照下來并加注修改后,可供徒步走此段長城的朋友參考。圖中紅線表示適宜徒步的路段,黃線表示有危險的路段,藍線表示公路。
10月2日清早,我乘坐三輪的士到達山海關城的北門。北門已經殘破,城根下是區委黨校的院子,里面已經變成煤場。從院內一條荊棘小路可以登上北門,徒步長城由此開始。
北門頂上,城樓已蕩然無存,僅剩幾塊石基。向東至威遠堂(山海關城的東北角)一段殘墻已經破敗不堪,沿著被沙棘荒草淹沒的墻邊沿艱難東行,約200米抵達威遠堂基址,由此左轉(北拐)踏上明代長城主干墻,北去角山。
從威遠堂至角山山門這段長城約3公里長,地處山海關區域內的平原地帶,城墻主體用青磚砌成,墻體內填充黃土碎石,多處磚壁坍塌,僅剩土墻。每隔一段距離就有殘頹的敵臺。(此段步行全程約1小時30分鐘)
北行約20分鐘,長城被山海關市區的北環路截斷(北環路連接102國道),我從長城墻邊的小徑下到地面,越過公路,再尋小徑重上長城,繼續北行。
首先走過一座鐵橋(用于連接長城豁口),再走約半小時(此時約9點),長城又被京沈高速路截斷,不過重修了一座跨路的仿古橋,由此橋上跨越公路。(此橋位于京沈高速三海關出口的西側,此地可以徒步登上長城)
過了高速路繼續北行,途經古山海關的北翼城(俗稱北營),但目前只有北營墻基依稀可辨,城已無存,此處途經一座鐵橋,連接被鄉道截斷的長城,曰“北營橋”。過北營不遠,有一處殘破但高大的敵臺。我請一位放羊人幫我拍了一張照片,甚是得意。
過此敵樓繼續北行,再過第三座鐵橋,約9點半,抵達角山景區。景區內的長城被重修過了,與景區外的長城連接,但設立了嚴密的鐵絲網阻斷行路,而且有巡邏人員監視,休想不買票而潛入景區內。
我只好由貼近景區邊界柵欄處溜下長城,花15元買了門票,進山門后再爬上長城。
重修的角山長城始于旱門10號敵臺,然后陡然躍起,沿角山蜿蜒北上,途經旱門關、角山1號敵臺、角山2號敵臺,止于角山3號敵臺。此段全長約1.5公里(步行約40分鐘),角山2號臺最為雄偉險峻。角山3號臺與古長城接壤,但被磚墻砌死,可以爬上城墻,沿墻沿越過此封堵墻,踏上真正的角山古長城。
從角山3號臺處翻越到角山古長城上,開始還有較完整的殘城墻,但越走越殘敗,有些段僅有半壁城墻,有些段干脆就是借用山脊,沒有城墻。
行走在角山古長城上,可以看到東南方向一座孤峰上有一個敵臺獨扼制高點,那就是鎮虜臺。
往西北遙望,可見半山腰處的角山寺(棲賢寺)掩映在郁郁蔥蔥的山林中,那是題寫“天下第一關”的明代隱士肖顯的讀書之處。
一路艱難登攀,耗時約1小時,終于登上角山主峰——大平頂(此處海拔519米,俗稱519高地)。大平頂西望可以俯瞰燕塞湖全景;東北望可以遙看長壽山景區,南望可以俯瞰角山長城和山海關市區,并可遙望老龍頭和渤海。
站在大平頂東望,古長城由此拐彎向東蜿蜒,先陡然俯沖,下大平頂東坡,再翻越對面高嶺——六品頂(俗稱六面頂、駱駝峰、駝峰嶺),長城猶如從六面頂上倒掛下來,故俗稱“長城倒掛”(并非“三道關”的“長城倒掛”),六面頂上有雙聯座殘破敵樓。
爬下大平頂,再爬上六品頂,此段長城雖不算長,但卻十分險峻難走,多處無路,不得不尋覓荊棘湮沒的羊腸小路,時而還得攀巖越壁。行程約1小時,終于登上六品頂。
六品頂的高度比大平頂高,但此峰已出角山景區邊界,屬于長壽山景區。站在六品頂上,可以遙望古長城蜿蜒東去,越過長壽山景區直奔遼寧。用望遠鏡可以看見長壽山的“世外桃源”摩崖石刻。
從早上8點登上北門開始,至此已是下午1點半,應該原路返回,從角山山門外乘車回市區。但是我冒失地決定繼續東行,試圖從長壽山景區下長城回市區。
本來,爬上六品頂西坡就很艱難危險,而相比從六品頂東坡爬下六品頂,以及由此繼續往東行走的路線來說,那些艱險簡直就是小兒科。
由六品頂東坡開始,古長城建在奇險的山脊上,多處借山脊為墻,墻外既是百丈深淵,墻頭也僅有尺余,而且碎石填鋪,很不穩定,人行其上,汗透脊背。倒是有幾只山羊靈活地穿越在峭壁和荊棘之中。
氣喘噓噓、驚魂未定地爬上又一頂峰時,已是下午3點多了,水僅剩下半瓶,不敢喝了,巧克力因為沒水也不敢吃了。然而能下至長壽山景區的路卻未找到。用望遠鏡沿著長城向東遙望,蜿蜒起伏沒有盡頭。回頭再看看來時的路,頭皮發怵。可是時間不等人,不能猶豫了,我不得不當機立斷,沿古長城原路返回角山景區。
再次翻越險鋒,心有余悸,但終究翻過了一座峰。當回到六品頂東坡的峰底時,看見一條荒野的小路從長城南坡往下,通往峽谷。我再次犯了冒進的錯誤,以為這條小路可以從峽谷中下到山腳下。
這小路幾乎就是在荊棘密布的山林里鉆行,想站起來走路幾乎不可能。我習慣性地戴上爬山手套,拿出軍刀砍樹干做路標。一路上心驚膽顫,幾處都是坐在陡壁上慢慢滑下的。
終于下到一處斷崖,好在不甚深,但徒手卻也難以下去。剛好看見前人把褲帶和上衣連接成繩索栓在崖上樹干上,我便拽著這繩索溜下小崖,下面還有一個小崖,所幸可以徒手攀下。待我下到這崖底,卻發現一條褲子連同內褲都夾在巖石縫里,我納悶“如此裸體怎能通過布滿荊棘的山路?”此時赫然發現崖下有兩根腿骨!我不禁一顫,不敢多想,繼續下行,走不出10步,一個頭骨擺在荊棘中。我忽然意識到那是那個留下褲帶、上衣和褲子的人的尸骸,其它骨骼和肉都沒有了,想必是被狼叼走了。我嗅到此峽谷的死亡氣息!顫顫驚驚地繼續下行不遠,一處百丈懸崖把這條不能算是路的小路也截斷了。看看下面峽谷還很深,既便此處能夠下崖,恐怕天黑之前也走不出峽谷。這峽谷如此險惡,且有野狼出沒,我不禁毛骨悚然,后悔自己莽撞,竟忘記越野求生的根本原則:只能耗用一半的體力、給養和時間。而現在我幾乎沒有體力了,時間已是下午4點半多了,峽谷中已經幽暗起來,所帶的水也僅剩一口了。
不能再胡來了,我不顧一切地往回爬,希望能在天黑之前爬上長城。荊棘劃破了額頭,石頭磕破了小腿,但更糟的是我找不到下山時的路標了(因為后半段忘乎所以地沒做路標)。天迅速暗下來,我的精神也越來越緊張,就在幾乎絕望的時候,我終于發現我割在樹干上的路標了。沿著路標,我終于在天黑前重新爬上長城。
盡管殘長城很難走,但比起在無路的荊棘林中開路,這殘城已經可以算是柏油馬路了。幸虧我帶了手電,在夜里,在險峻的角山長城上,沒有手電更是寸步難行。在求生的欲望的支持下,我終于在夜里10點半下到角山山門。后怕呀!!!
關鍵字: 三海關 山海關 角山 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