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塞罕壩
十一把女兒送上了去圍場的汽車,回家收拾收拾,二號早上五點半,和老伴在夜幕中開著小福就殺出京城,直奔圍場而去。一路車少人稀,開足馬力,下午一點半就到了塞罕壩。
還沒有進塞罕壩的時候,已經感覺到那里秋天的美景了。天空藍得清亮,遠處淡淡地漂浮著些許白云是那樣的清閑,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群山新穿上的紅、黃、綠、白的彩服格外艷麗。花了50元門票進了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山上的樹木一下就變得規規矩矩,山上樹木幾乎全是粗細高矮相近的落葉松,讓人感覺到了它的地名叫機械林場的含義。秋天的落葉樹葉一片金黃,在大片的金黃中又穿插著少許的殘綠。黃綠的兩色之間沒有漸變,大片的黃色中突然會有些小片的綠色,那綠色似乎是要在黃色的背景上書寫這里風光的韻味。走進松林,黃色的針狀落葉厚厚地鋪了一地,踩上去那種松軟的感覺比鋪了地毯還舒服。
由于我們第一天的目標是達里諾爾湖,路上不敢過多的停留,沒有到塞罕壩的景點逛游便匆匆忙忙地從塞罕壩穿過。
過了塞罕壩便是紅山軍馬場。公路兩邊是丘陵式草原,在起伏的廣闊草原上牛、羊很少,但有幾處供游客騎馬的地方,馬匹的數量與游客相當。這里的馬種不是很漂亮的那種,不知道騎上奔跑的感覺怎樣?在不高的山坡上,植物品種要多一些,我認識的只有白樺樹,大片大片的白樺林遠看近看都讓人感到一點驚喜。女兒已經在紅山住下了,這會兒不知道在什么景點,只聽她說風景太美了,還說劉德華等正在這里拍戲。曾經《還珠格格》、《三國演義》、《康熙王朝》、《漢武大帝》等60余部電視劇外景在這里攝制完成。
我們沒時間到女兒所在的景點找她,在她入住的小店看了看。進了她的房間,看到他們的用品亂扔一地,更讓老伴驚訝的是兩男兩女四個學生居然住在一個房間。看到老伴緊張的樣子,我只能趕緊解釋,沒什么沒什么,這對背包客來說不算什么,背包客男女混住是常有的事,但卻不會有風流韻事。雖然女兒還算不上背包客,但我知道她向往背包客的生活。而且我十分堅信,女兒和那兩個男生不會有什么風流韻事。女兒大了,用不著我們瞎操心,還是按原計劃奔達里諾爾湖吧。本想能在達里諾爾湖看日落,可趕到的時候,天早已黑了。湖邊的旅店全滿了,只好在飯店的包間里搭床湊合了一夜。
5點多起來去湖邊的百鳥園,太陽已經映紅了天邊,可惜我們是在湖的東邊,不能看到太陽從湖上升起。不過看到紅紅的太陽從茫茫大草原上冉冉升起,也很讓人激動。
聽百鳥園看門人說,湖里的天鵝已經大約有一萬多只了,現在還不是天鵝最多的時候,湖水要結冰的時候天鵝最多。不過無法到近處看天鵝,人一走近天鵝就全飛了。百鳥園并沒有鳥,只有兩臺高倍望遠鏡。花10元錢,就可以用那的望遠鏡看遠處的天鵝了。用望遠鏡看了看,確實能看到天鵝和其它的鳥,可仍然很小,實在沒有什么意思。不看鳥只看湖水能有多大意思?于是準備離開。從飯店要走到時候,看到四個年輕人開著大吉普過來。三男一女從頭到腳都是地道的戶外用品,看樣子就是訓練有素的驢隊。他們昨夜把車開到沒人管理的湖邊,在自帶的帳篷里過了一夜。聽說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天鵝。真是很羨慕他們,能有驢一樣吃苦耐勞的精神,就一定能有更大的收獲。要痛痛快快地看天鵝,就要象他們那樣自找苦吃,自找罪受,樂在吃苦受累之中,而不能象我們這樣舒舒服服。
離開達里諾爾湖,前往阿斯哈圖石林的路上,遼闊的大草原一望無垠,新鋪的黑色瀝青路躺在干黃的草原中十分舒展。路上的車輛很少,很多時候前后都看不見一輛車,一個人。但你感受到的絕不是孤獨,而是暢快和自在,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神韻。雖然是在趕路,但那種感覺比在收費的旅游景點還更值得體驗。
有的時候,能看到羊群和牛群,羊群不象歌里唱的,畫里畫的那樣潔白,牛群不也不是那樣的肥壯,但那種真實的感覺是歌里、畫里比不了的。走了很久的路,才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條草原上的小河。河水靜靜地,曲曲彎彎地流淌著,并把不時地把河底的黃沙裸露出來。比起大江大河的那種洶涌澎湃,我更喜歡草原上的小河。雖然它很細小,干涸的草原似乎頃刻之間就可以將它吸干,但它卻是那樣的頑強堅韌,日夜不停地靜靜流淌。
阿斯哈圖石林是我們此行的終點,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北方的石林。來之前才從網上查到,在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上,赤峰市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被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根據以往的經驗,100元一張的門票高出云南石林20元,足以說明阿斯哈圖石林絕對是不同凡響。
阿斯哈圖石林不象云南的石林那么茂密,四個山頭上象是人工雕刻的幾組雕塑群,數量上是少了點,但質量上確實給人以震撼。桃園三結義、十八羅漢、九仙女幾組以人名命名的奇石給人的印象很深。在桃園三結義前,我和老伴分別照了象。在九仙女前,老伴說:我照就行了,你就別照了,你和十八羅漢照。我反而覺得她應該和羅漢照,我應該和仙女照。你想想,她站在仙女中間能是什么效果?我在仙女中當個黨代表,她到羅漢中當個黨代表,那才出類拔萃是不?
不知道是不是石林的所有石頭都命名了,不管他們命什么名,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兵馬俑、鐵壁銅墻。這里的石頭真的是有股豪氣,有股殺氣,有股浩然正氣。
用三天時間,花幾百元錢,看些個散落在山頭上的石頭,但感覺還是挺值的。在城里的時候總覺得花很多錢看演唱會,看展覽不值,看后還讓人簽名更是沒名堂。在看了石林之后突然覺得,大老遠的花錢看石頭就如看演唱會看展覽,值不值不能用經濟標準來衡量。在石頭前面留個影,算是讓石頭給自己簽個名吧。若干年后再看這些照片,不知道能不能回想起今日的感覺。
從阿斯哈圖石林出來已經是中午了,半天時間走700多公里的路回北京有點太趕,臨時覺得在赤峰住一天,然后在承德轉轉再回北京。承德的景點早就如雷貫耳,可一直沒有去看看,這次只計劃在承德停留3-4小時,外八廟中有四個是文物局管的,可以買張80元的通票,看看這幾個就行了,宗教局管的有喇嘛的廟以后再說,避暑山莊還是夏天逛。
以前逛廟,還愛跟著旅行團的導游聽聽門道,看廟看多了,也不覺得有什么勁,大概看看就是了。在小布達拉宮前,正好撞上吹吹打打地升唐卡,一個導游在給她的游客講解,說
十一把女兒送上了去圍場的汽車,回家收拾收拾,二號早上五點半,和老伴在夜幕中開著小福就殺出京城,直奔圍場而去。一路車少人稀,開足馬力,下午一點半就到了塞罕壩。
還沒有進塞罕壩的時候,已經感覺到那里秋天的美景了。天空藍得清亮,遠處淡淡地漂浮著些許白云是那樣的清閑,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群山新穿上的紅、黃、綠、白的彩服格外艷麗。花了50元門票進了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山上的樹木一下就變得規規矩矩,山上樹木幾乎全是粗細高矮相近的落葉松,讓人感覺到了它的地名叫機械林場的含義。秋天的落葉樹葉一片金黃,在大片的金黃中又穿插著少許的殘綠。黃綠的兩色之間沒有漸變,大片的黃色中突然會有些小片的綠色,那綠色似乎是要在黃色的背景上書寫這里風光的韻味。走進松林,黃色的針狀落葉厚厚地鋪了一地,踩上去那種松軟的感覺比鋪了地毯還舒服。
由于我們第一天的目標是達里諾爾湖,路上不敢過多的停留,沒有到塞罕壩的景點逛游便匆匆忙忙地從塞罕壩穿過。
過了塞罕壩便是紅山軍馬場。公路兩邊是丘陵式草原,在起伏的廣闊草原上牛、羊很少,但有幾處供游客騎馬的地方,馬匹的數量與游客相當。這里的馬種不是很漂亮的那種,不知道騎上奔跑的感覺怎樣?在不高的山坡上,植物品種要多一些,我認識的只有白樺樹,大片大片的白樺林遠看近看都讓人感到一點驚喜。女兒已經在紅山住下了,這會兒不知道在什么景點,只聽她說風景太美了,還說劉德華等正在這里拍戲。曾經《還珠格格》、《三國演義》、《康熙王朝》、《漢武大帝》等60余部電視劇外景在這里攝制完成。
我們沒時間到女兒所在的景點找她,在她入住的小店看了看。進了她的房間,看到他們的用品亂扔一地,更讓老伴驚訝的是兩男兩女四個學生居然住在一個房間。看到老伴緊張的樣子,我只能趕緊解釋,沒什么沒什么,這對背包客來說不算什么,背包客男女混住是常有的事,但卻不會有風流韻事。雖然女兒還算不上背包客,但我知道她向往背包客的生活。而且我十分堅信,女兒和那兩個男生不會有什么風流韻事。女兒大了,用不著我們瞎操心,還是按原計劃奔達里諾爾湖吧。本想能在達里諾爾湖看日落,可趕到的時候,天早已黑了。湖邊的旅店全滿了,只好在飯店的包間里搭床湊合了一夜。
5點多起來去湖邊的百鳥園,太陽已經映紅了天邊,可惜我們是在湖的東邊,不能看到太陽從湖上升起。不過看到紅紅的太陽從茫茫大草原上冉冉升起,也很讓人激動。
聽百鳥園看門人說,湖里的天鵝已經大約有一萬多只了,現在還不是天鵝最多的時候,湖水要結冰的時候天鵝最多。不過無法到近處看天鵝,人一走近天鵝就全飛了。百鳥園并沒有鳥,只有兩臺高倍望遠鏡。花10元錢,就可以用那的望遠鏡看遠處的天鵝了。用望遠鏡看了看,確實能看到天鵝和其它的鳥,可仍然很小,實在沒有什么意思。不看鳥只看湖水能有多大意思?于是準備離開。從飯店要走到時候,看到四個年輕人開著大吉普過來。三男一女從頭到腳都是地道的戶外用品,看樣子就是訓練有素的驢隊。他們昨夜把車開到沒人管理的湖邊,在自帶的帳篷里過了一夜。聽說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天鵝。真是很羨慕他們,能有驢一樣吃苦耐勞的精神,就一定能有更大的收獲。要痛痛快快地看天鵝,就要象他們那樣自找苦吃,自找罪受,樂在吃苦受累之中,而不能象我們這樣舒舒服服。
離開達里諾爾湖,前往阿斯哈圖石林的路上,遼闊的大草原一望無垠,新鋪的黑色瀝青路躺在干黃的草原中十分舒展。路上的車輛很少,很多時候前后都看不見一輛車,一個人。但你感受到的絕不是孤獨,而是暢快和自在,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神韻。雖然是在趕路,但那種感覺比在收費的旅游景點還更值得體驗。
有的時候,能看到羊群和牛群,羊群不象歌里唱的,畫里畫的那樣潔白,牛群不也不是那樣的肥壯,但那種真實的感覺是歌里、畫里比不了的。走了很久的路,才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條草原上的小河。河水靜靜地,曲曲彎彎地流淌著,并把不時地把河底的黃沙裸露出來。比起大江大河的那種洶涌澎湃,我更喜歡草原上的小河。雖然它很細小,干涸的草原似乎頃刻之間就可以將它吸干,但它卻是那樣的頑強堅韌,日夜不停地靜靜流淌。
阿斯哈圖石林是我們此行的終點,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北方的石林。來之前才從網上查到,在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上,赤峰市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被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根據以往的經驗,100元一張的門票高出云南石林20元,足以說明阿斯哈圖石林絕對是不同凡響。
阿斯哈圖石林不象云南的石林那么茂密,四個山頭上象是人工雕刻的幾組雕塑群,數量上是少了點,但質量上確實給人以震撼。桃園三結義、十八羅漢、九仙女幾組以人名命名的奇石給人的印象很深。在桃園三結義前,我和老伴分別照了象。在九仙女前,老伴說:我照就行了,你就別照了,你和十八羅漢照。我反而覺得她應該和羅漢照,我應該和仙女照。你想想,她站在仙女中間能是什么效果?我在仙女中當個黨代表,她到羅漢中當個黨代表,那才出類拔萃是不?
不知道是不是石林的所有石頭都命名了,不管他們命什么名,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兵馬俑、鐵壁銅墻。這里的石頭真的是有股豪氣,有股殺氣,有股浩然正氣。
用三天時間,花幾百元錢,看些個散落在山頭上的石頭,但感覺還是挺值的。在城里的時候總覺得花很多錢看演唱會,看展覽不值,看后還讓人簽名更是沒名堂。在看了石林之后突然覺得,大老遠的花錢看石頭就如看演唱會看展覽,值不值不能用經濟標準來衡量。在石頭前面留個影,算是讓石頭給自己簽個名吧。若干年后再看這些照片,不知道能不能回想起今日的感覺。
從阿斯哈圖石林出來已經是中午了,半天時間走700多公里的路回北京有點太趕,臨時覺得在赤峰住一天,然后在承德轉轉再回北京。承德的景點早就如雷貫耳,可一直沒有去看看,這次只計劃在承德停留3-4小時,外八廟中有四個是文物局管的,可以買張80元的通票,看看這幾個就行了,宗教局管的有喇嘛的廟以后再說,避暑山莊還是夏天逛。
以前逛廟,還愛跟著旅行團的導游聽聽門道,看廟看多了,也不覺得有什么勁,大概看看就是了。在小布達拉宮前,正好撞上吹吹打打地升唐卡,一個導游在給她的游客講解,說
是今天是陰歷的9月初2,是個什么重要的日子,所以才升唐卡,能看到升唐卡又怎么怎么著。一下子感覺自己很幸運,居然剛好看到了升唐卡,好比是到北京看到了天安門升國旗。可轉念又想,別是象那年到九寨溝一樣,說是活佛多長時間才出來一次,剛好趕上,其實大家都能趕上。再問問,果然是天天都升唐卡的,不過雖然是天天升,一天升一次,能看到也算幸運的。
在上小布達拉宮的時候,導游說上白臺有104個臺階,一個臺階一個煩惱,踩一個消一個。人生有108個煩惱,生老病死消不掉,其它的就都踩消了。這個說法好像比以前聽說的要踩108個臺階更合理點。
在普樂寺,游覽的人不多,門口的人一個勁地勸說我們請個導游講解,說不聽講解什么也看不出來,看也白看。里面的歡喜佛如何如何,不講不知道。我和老伴都笑了,過去都是很認真地聽導游說得很熱鬧,似乎聽得很明白了,可過后還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聽不知道,聽了還是不知道,所以也就懶得聽了看。
要說康熙建的這些個廟還是很精美的,幾百年過去還是越看越耐看。現在建廟塑佛的工程也不少,不知道再過幾百年會是什么樣子。同是建廟,康熙的目的和現在建廟的很多人的目的很不一樣,康熙當時應該是不會想著建廟掙錢的,當然也不會想到幾百年后這些廟都成了后人掙錢的工具。康熙建廟的性質也許近似現在修建的一些紀念館,都是為了讓百姓在精神上有點追求,有點共同的意識。
我相信如果多懂一些佛經里面的道理,對人生應該是很有教益。可惜佛經好像也不是太通俗,想弄懂的百姓并不多,能按照做的更少。現在的很多紀念館弘揚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比佛經好懂多了,百姓們也都打心眼里敬佩那些先烈,但能見賢思齊的又有多少呢?
不懂佛經,不打算按佛經的道理做人的百姓仍然虔誠地拜佛,祈求佛保佑升官、發財、平安。懂得革命道理的百姓們也在建著紀念館的革命圣地幸福地參加國家倡導的紅色旅游。
生活中的許多現象,許多道理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一路走走看看,積累著一些能夠說說,能夠回味的經歷,足矣。
帶著一路見聞,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路疑問,一路興奮,一路遺憾,開著我的小福朝家走。在京郊,看見開車到果園采摘的市民,收獲著比市場高出幾倍的水果,制造著京郊道路的大堵車,老伴給了句:有錢燒的。好不容易總算磨蹭過了擁堵的路段,我們也燒著兜里不多的鈔票回到了家。
三天行程1600公里,所有花費約1500多元,其中過路費170元,汽油380元(百公里油耗不到5.5,感覺不錯),門票520元,住宿200元,其它300元。
關鍵字: 塞罕壩 自駕游 達里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