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福寺
薈福寺,蒙古語叫“豪特勞敖坭勒圖蘇模,位于大板鎮薈福路南段,是巴林右旗13大寺廟僅存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右冀旗扎薩克多羅郡王烏爾袞與固倫榮憲公主主持興建。因康熙六年固倫淑慧公主建造大板圓會寺(俗稱大板西大廟),因而有大板東大廟之稱謂。清康熙皇帝為成就其“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理念,曾四次巡幸大板,并在大板南巴彥漢山中獵得猛虎,供奉于薈福寺,又有“虎廟之稱。由寺前廣場、前殿、后殿組成。薈福寺現存建筑160余間,一進院前殿、 東西配殿、大雄寶殿(正殿):二進院東西配殿,后大殿“哈日欣杜崗,后大殿東西耳房。薈福寺喇嘛最多時達500多人。1726 年清雍正帝賜“哈日欣杜尚蒙漢滿藏四種文字“善覺寺的金字匾。1786年清乾隆帝賜為漢滿藏四種文字“薈福寺的金字匾。乾隆二年(1737年)莫日根廟活佛羅桑堅贊三世來傳經;乾隆三十五年(1767年)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樣二世來傳經;1930年第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來傳經。薈福寺的布局完整,壁畫保存尚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薈福寺位于大板中心市場薈福路南端,于大板體育場西鄰;北與康熙行宮相連,地處大板街商業繁華路段,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7100平方米,東西寬50.80米,南北長140.80米。除因動亂年代灑神殿、鐘鼓樓被焚毀外,基本上保留著歷史的原貌。寺廟延中軸線呈三進式南北走向,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會經殿。另有配殿五所,即念珠殿、護法殿、金剛殿、藥師殿、特格西佛。南端由影壁、辦公室、喇嘛宿舍構成廣場區。大殿主體為木屋構件圓木支撐結構。外觀斗拱飛檐氣勢恢弘。殿內天井閣樓、雕欄畫舫,120幅佛陀版畫和數百幅神話故事色澤艷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明清建筑特色一覽無余。
關鍵字: 內蒙古 大板鎮 巴林右旗 薈福寺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