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福寺
薈福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喇嘛寺廟。自清朝康熙兩位皇室公主相繼下嫁巴林“合親聯姻以來,因淑慧公主修建圓會寺和巴林橋;榮憲公主修建薈福寺和巴林行宮,將本地區藏傳佛事活動的歷史推向了頂勱時期。歷史上薈福寺藏傳佛事活動盛極百余年,在華北、東北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每年春秋兩季都舉辦祈愿大法會等佛事活動。清末民初,前來趕廟會的北京、天津、沈陽、張家口、多倫、錫盟等地商賈、游人多達萬人相聚大板,成為上個世紀之初集佛教、商貿、文體、娛樂活動的中心和集散地。寺廟喇嘛多達550余人。因喇嘛人數的驟增,帶有佛教特色的喇嘛住宅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大房子不斷增多,逐得名“大板,清政府理藩院曾賞賜金扁一塊,對薈福寺的貢獻和當地社會和睦予以嘉獎。
薈福寺從1995年依法登記恢復佛事活動以來香火日趨旺盛,是赤峰地區信教群眾矚目的佛教對地。目前已開光佛像38尊,寺廟藏有“甘珠爾經108卷。除按照藏傳佛教習俗每月農歷初一、初二、初十、二十二舉辦國泰民安誦經會以外,最著名的宗教活動有每年的四月十五和六月十五的大型廟會等密宗活動。薈福寺于2001年成功舉辦了“世紀之緣祈愿大法會,標志著薈福寺地區性佛事活動的地位的恢復。
薈福寺喇嘛最多時達700多人。1726 年清雍正帝賜“哈日欣杜崗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普覺寺的金字匾;1786年清乾隆帝賜大雄寶殿蒙漢滿藏四種文字“薈福寺的金字匾。1737年,烏拉特公旗莫日根廟活佛羅桑堅贊三世來傳經;1767年(乾隆三十五年)青海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樣二世來傳經;1930年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尼瑪來傳經。薈福寺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十五、六月十五、九月二十二、有大型廟會,由承德普寧寺、北京雍和宮活佛前來傳經。1986年,薈福寺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薈福寺歷盡三個世紀的興衷滄桑得以保存至今,成為本地區藏傳佛教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產,引起自治區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1985年被確定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欽譽區內外。1995年赤峰市佛教協會在薈福寺成立。隨著近年來草原觀光旅游產業的興起和宗教活動的恢復,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集歷史文化、清古代建筑藝術、藏傳佛事活動為一體的旅游景點。薈福寺的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被有關部門納入工作日程。
關鍵字: 內蒙古 大板鎮 巴林右旗 薈福寺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