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格爾山
族歷史產生無限的遐想,會體會到蒙古民族縱橫馳騁、壯懷激烈的歷史畫卷。實際上,在當時,察哈爾八旗被降為總管旗,從遼東義州一帶遷至宣化、大同邊外后,鑲黃旗人將林丹汗的孫子額哲鴻格爾將軍的骨殖安葬于今河北省崇禮縣大馬群山的一個山峰上,該峰定為鑲黃旗全旗祭祀的敖包。清末和民國時期,清朝政府和民國政府實行“移民實邊政策和放墾政策,將內地大量農民遷到塞外墾植,大片草場逐漸變為農田。以畜牧業為主的鑲黃旗人不得不一步步北移,他們祭祀的敖包也祀的敖包移到鑲黃旗與正鑲白旗交界的阿爾旺塔布音海爾罕,因不理想,隨即又遷到現祭祀處。
鴻格爾敖包祭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五日。五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各蘇木(鄉)、浩特(居民點)、家族先期祭祀自己的敖包。二十一日,全旗僧俗開始往鴻格爾敖包匯集,整理、布置敖包,規劃搭蓋帳房,做各項競賽活動的準備。二十四日,各項準備活動全部準備就緒。各蘇木、浩特、個人搭蓋的帳房圍繞在摔跤場旁邊。敬獻的羊、酒、奶食、錢鈔等也均交割清楚。二十五日寅時(約今北京時間晨五時),大喇嘛手持黃傘,引導全旗官員、社會名流、僧俗人眾徒步登上敖包,在敖包的經幢、旗桿上掛九色彩帶、經幡。然后焚香,向敖包敬獻德吉(肉食、奶食的第一箸)。然后鼓號齊鳴,喇嘛開始念經,眾人把帶來的酒、肉、奶食祭獻給敖包,跪拜、祈禱。拜罷,全體繞敖包正轉(即按順時針方向)三圈,每人至少往敖包上擺放一塊石頭,隨后下山,在山的東側祭祀神廟、祭水。全部祭祀活動結束后,摔跤、賽馬等比賽活動才開始。其間,主持人向官員、社會名流、來賓敬酒。摔跤時,樂隊演奏激昂、優美的樂曲。舊時,摔跤手每獲得一次勝利,獲白銀二錢,冠軍得白銀七兩,亞軍得六兩。
關鍵字: 內蒙古 敖包 鑲黃旗 鴻格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