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
元上都最初是由漢人劉秉忠設計建造的。對這次的增修,忽必烈非常重視。他仍然讓劉秉忠總負責。劉秉忠依據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考慮到游牧生活的特點而修繕了這座城市。所以上都城既有傳統城市的布局,又適應蒙古游牧生活需要,是一座極富民族特色的草原城市。
從總體上看,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宮城和四關城郊等部分組成。
外城大體呈方形,實際上分為兩部分:自皇城北門甕城西墻起,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土墻,直抵外墻,寬約2米,使南北不能相通;北部是一片東西走向的山崗,地勢平坦,無街道,是皇家園林。南部有兩條東西大街,一條南北大街,靠近街道有不少建筑。
第二重為皇城。位于外城東南角,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1400米。皇城城墻為黃土板筑,外面包砌石片。皇城的東、南墻是外城東、南墻的一部分。皇城東西相對各開兩門,南北各開一門,6門均筑有甕城和城樓。甕城是用于防守的,有的呈方形,有的則是馬蹄形。這座莊嚴宏偉的皇城,街道整齊,主次分明,相互對稱,布局合理,充分體現了皇家之威嚴。在皇城東北角是大龍光華嚴寺,西北是乾元寺。
因為忽必烈非常推崇喇嘛教,因而在上都城中建了很多黃教佛寺。據《元史》記載,元上都之佛寺竟達160多座!難怪當地牧民稱之為“召奈曼蘇木,一百零八座廟這還是打了折扣的呢!
宮城處在皇城中央偏北,東西寬約570米,南北長為620米,城墻內層同皇城一樣,用黃土板筑,但外層就不是用石板包砌,而是用灰磚包砌而成。城墻四角也都建有角樓,一為美觀起見,二為軍事目的
關鍵字: 元上都 內蒙古 金蓮川草原 閃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