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礦泉久旱不涸的圣水
阿爾山礦泉
阿爾山礦泉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阿爾山鎮。“阿爾山”在蒙語里意為“圣水”,溫泉全名為“哈倫阿爾山”,意即“熱的圣水”。
松樹和樺樹交相掩映著的便是溫泉博物館。它構筑在綠樹鮮花叢中,遠山近舍,濃淡相宜,宛如一幅水墨畫。
步入礦泉區,在長500米、寬40米的草地上,密密匝匝排列著48個泉眼。晶瑩澄澈的泉水汩汩而出,久旱不涸。有的相隔咫尺,有的相距數丈,溫溫差卻大得叫人不敢相信。冷泉只有1℃,溫泉不涼不熱,高熱泉則像滾沸的開水,終年升騰著熱氣。礦泉的排列排列形狀也極為有趣,像一個南北躺臥的人體形,有“頭泉”、“五臟泉”、“腳泉”,里面細看還能分出“眼泉”、“胃泉”等。人們傳說,不同部位的泉水對治療人體相應部位的器官病變,有著神奇的療效。
阿爾山礦泉由48個泉組成,分南、北兩個泉群。泉水自第四系沉積物中涌出,泉的形成和出露與斷層有關。地下熱水在沿斷層裂隙上涌過程中,與淺部地下水發生混合,致使泉群中各泉溫度不一,最高者34號泉為48.5℃,最低者1號泉僅1.5℃。泉群總涌水量大于500立方米/日。泉水無色、透明、無臭、無味,主要為弱堿性、低礦化的hco3-na型水。泉水中含氡,最高含量可達903貝可/升。
據有關部門化驗和臨床記載,溫泉中含有銅、錳、鍶、鋰、鈦、鉬、鋁、鈹、銫、鋇等多種微量元素及放射性無素鐳、鈾,對人體的運動器官、消化器官、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疾病均有較高的療效。特別像治療風濕病、關節炎、外傷引起的腰腿疼、胃腸病、皮膚病、脫發病等,效果更顯著。
多年來,人們根據各泉的適應病癥,分別給它們取名為“問病泉”、“眼病泉”、“五臟泉”(即指心、肝、脾、肺和腎臟泉的合稱)等。這些名字的由來,并無充分的科學依據,然而,礦泉水對有些疾病,如纖維組織綜合癥、關節炎、牛皮癬等確有療效,所以才被當地牧民們奉之為“圣水”。
關鍵字: 興安盟 內蒙古 溫泉 阿爾山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