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鼻煙壺:蒙古族古老習俗
鼻煙壺又叫古壺熱。遞鼻煙壺是蒙古族的古老習俗,是蒙古族牧民最普遍的相見禮,為日常交往中的一種誠摯信物。
當你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里做客時,殷勤好客的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考究而精美的瓷瓶樣的小壺,敬給你嗅一嗅,或同客人相互交換著嗅,這就是鼻煙壺。
精致的鼻煙壺
鼻煙壺,有1.5立方寸大小,形狀多種多樣、小巧玲瓏。有的像小丫梨,有的像小桃,有的像小柿子。壺上的圖案,絢麗多彩,細膩古雅,有飛龍奔馬,有摔跤射箭,有奇珍異獸,有翩翩起舞的蒙古族青年男女。壺的質料,有瑪瑙、玉石、翡翠、珊瑚、琥珀等等。也有少數用金、銀、銅等料制作的鼻煙壺。壺內裝有帶香料的煙粉,或衛生藥品,嗅一下可以提神爽志。鼻煙壺通常裝在一個長6—7寸,寬4—5寸的袋子里,袋子多為綢緞所制,上面繡有美麗的圖案,經常佩在腰間。解放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有專門制作鼻煙壺的廠子,蒙古族牧民如能得到一個漂亮的鼻煙壺,會視為掌上明珠,感到一生的榮幸。
遞鼻煙壺的禮節:如果是同輩相見,就用右手相互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后將鼻煙往手心上倒出一點,用手指蘸一下,抹在鼻孔上聞聞氣味的優劣,同時觀看欣賞壺的式樣、顏色、雕刻藝術,然后再相互奉還。如果是尊者、長輩和下輩相見,尊者、長輩要微欠身,以右手遞給。下輩要單腿跪地,用雙手接過,嗅一嗅即奉還,如果下輩給尊者、長輩呈鼻煙壺,下輩要將身子前傾鞠躬,雙手高舉煙壺,單腿跪地,尊者、長輩以左手接過,嗅完還回。舊社會,在給王公呈鼻煙壺時,要雙腿跪地,雙手高舉,王公身子略俯一嗅,將鼻煙壺就留下。
關鍵字: 古老習俗 相見禮 蒙古族 鼻煙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