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大亨墓
在山東泰安市郊區滿莊鎮東林和西林兩村之間,金牛山之陽的土崗上,有一組氣勢恢弘,建造精美,保存完整的石雕群,占地28畝,這就是明朝重臣蕭大亨墓地。蕭大亨生于1532年,卒于1612年,字夏卿,號岳峰,明代泰安人(今新泰放城人)。歷史上的蕭大亨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官至太傅兵刑兩部尚書。數百年來,泰安世代流傳著明代重臣蕭大亨的傳說故事,“免皇糧,智建無梁殿,“進御貢,泥鰍換赤鱗、“修華表,巧計斗權臣、“定木樁,計移風水寶地、“苦讀書,自強成大才等等無不膾炙人口。蕭大亨歷任三朝,功過兼有,對維護邊疆和平,立下重大功勛。明廷在蕭氏墓坊上撰楹聯為“束發登朝,勛業永垂于邊地;鞠躬盡節,忠勤益勵于宦成,是對蕭公功績的高度評價。蕭公卒后,明神宗敕令為其建墓,派遣太常寺卿張文徽前往泰安,主持工程,由泰安知州侯應瑜等具體征辦。墓于萬歷45年竣工,歷時六載。蕭大亨墓依山傍水,座北朝南,有前后石碑兩座,高10米,寬9米,4柱3門,一對華表高11米,6棱柱體,巍然聳立,直指云天,華表周身浮雕卷云紋,飄逸俊美,巧奪天工,靠頂祥云朵透穿棱柱,懸于半空,恰似行云駐足觀望石雕勝景,頂部蓮花座上望天吼舉首南向,屈尊而坐,如醒來的睡獅,仰天長嘯,聲震環宇。兩對石人對峙而立,武侍衛身高2.9米,頂盔貫甲,手握寶劍,一身浩然正氣,大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雄姿。文官身披元領衣裳,袖中干垂至膝,中正端莊,神態祥和,雙手握芴,侍立兩側,一對石馬高1.8米,長2.6米,長鬃披頸,兩耳直豎,安閑自得。一對石養,臥于神,安逸恬靜。一對石虎,巍然犬坐,怒目而視,有虎鳴深澗,嘯蕩山河之勢,遠遠望去,若隱若現在蒸騰的地氣之中,瓊樓天闕,冰肌玉骨,雄偉妖嬈,壯麗纖巧,晨曦晚靄,云霧繚繞,恍若九霄云中的廣寒宮。石坊華表昂首天外,氣勢奪人,陰刻陽雕,粗曠而不失細膩,俏麗而無媚骨,堪稱明朝中葉石雕藝術珍品,游者駐足,贊嘆不已。
關鍵字: 依山傍水 冰肌玉骨 巧奪天工 怒目而視 棱柱體 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