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孔府一日游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您來到中華文化發源地-濟寧’,在豪華大巴上,不時都有手機響個不停,都是這同樣的一句話。半月前公司就說要組織去出游,一直未定下地點,游移來游移去最終卻還是要去曲阜,學習所謂的孔子文化,我不是文化人,真的不是,但既然要去,就當是散心好了。早上六點迷糊著從床上爬起到公司集合,旅行社的車早已侯在門外,于是趕忙爬上車,剛上路不到十分鐘,導游小姐便唱了一首<軍港之夜>迎來掌聲一片,我不知道她為什么要唱歌,為什么要唱這首歌,不過唱得不錯,眼睛直射在車窗外的天,天氣不錯,陰陰的,沒有太陽,不過也沒雨,適合出游。 同事有不少帶了孩子一起去,驚訝于山東人的雙胞胎基因成分,居然不到50個家庭就有兩個是雙胞胎,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車子里沒有一刻安靜下來,孩子們的吵鬧聲讓我因睡眠不足想偷偷補個眠的想法變為奢侈,罷也罷也,不如賞車外景,每天面對著電腦的雙眼此刻終于有了一種因眺望而拓展的視野,那遠處的山,在蒙蒙的清霧下猶遠似近,好像連著,卻又像分開的,有點喜歡這種朦朧不清的感覺。 兩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終于在中午之前到了曲阜這個小城,路邊的房子有很多是古時的建筑,具體哪個朝代的不是很清楚,也沒問,事實上整個過程中我什么也沒學到,只是賞花,賞景,看書,而且都是一些看不懂的書,子曰,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樂乎?沒有樂的感覺。 上午匆匆忙忙就把孔府和孔廟給游完了,一路上幾乎都是走馬觀花,這讓我想起誰說過,如果要外出旅游千萬不要跟團,否則什么也游不到,此時此刻,真是深有同感,那導游小姐的解說都是如同一轍,根本就是在背書。印象比較深刻,好像是在剛進孔府后看見有一棵樹,從中折斷,就好像腰被折了,頭卻靠在旁邊一棵樹上,樹頂居然還長出了新枝,有感于它的生命力居然如此的強,不知養分從何而來?身旁的樹? 后花園有單獨的幾間書屋,名字都不記得,許是我沒用心看那匾上的字,許是根本看不懂,只記得有個什么軒之類。 湊熱鬧去坐了一下‘冷板凳’,感覺確實挺冷,呵,不過挺導游說‘冷板凳’這個名稱的來由也有一段典故的。歷史不是很好,我也懶得記了。中午吃的是濟寧特色菜,味道不錯,讓我一向對魯菜的厭惡減輕了一點,這也是這一整天唯一值得懷念的了。 孔陵離孔府孔廟有一段距離,要坐車過去,剛進大門便被一個擺在地上的小攤吸引了,地上兩個木棍支的小人兒在不停地擺來擺去,很是奇妙,便問攤主原因何在,攤主答,你掏錢,買了這東西我便教你密訣,不禁啞然,多深奧的東西啊?還有密訣,我才懶得知道。 那長足有一里地,寬兩三米的小道,左右兩邊都擺滿了小攤,攤上的東西大同小異,無非都是一些小飾品和當地特產之類,孔老夫子要是知道自己的墳墓不但成了一項巨大的文化遺產,還為后人的父老鄉親創造了這么多物質財富,不知又會有何一番感慨。 孔陵的占地面積三千多畝,我不知道一畝地的概念是多少,只是想,大概有我家房子占地面積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吧,呵呵,無知的人就是可憐的人。走進真正的孔陵,便鬧了一個笑話,直到現在我還嘴硬著,那不怪我啊,誰叫那房子蓋得那么古典精致,而且那么多人擁擠著往里面走,我當然也好奇了,結果走近才發現,居然是一座‘古典的廁所’,哭笑不得。 小道的兩邊長滿了不知名的淡紫色小花,我固執地叫它薰衣草,身在這小野花叢中照的相,回來一洗,才發現相片里的人笑得像個瘋子。孔子的墳墓是‘環子抱孫’式的,意思大概就是環著兒子抱著孫子吧,這難道不是皇帝的待遇?也難怪孔老夫了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之帝,這么叫應該不為過吧。旁邊還有一個叫什么子貢的墳墓,大概我記錯了名字,反正有這么一個人物,說是在孔子逝世之時未能在身邊守侯,于是在旁邊蓋一座小屋守了整整六年,也是孔子七十二有名的弟子中的佼佼者,是叫這名嗎,我不記得。回來路上,走得太累,在車上睡著了。。。。
關鍵字: 一日游 中華文化 公司 發源地 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