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都臨淄紀行博物館附圖
去淄博旅游,有兩個地方不能不看,一個是淄川的蒲松齡故居,一個是臨淄的齊國故都。按照我的旅游計劃,這兩個地方是要一天參觀完的,然而在蒲松齡故居,就讓我流連了一整天。而這拜訪的還只是一個人,齊國故都那么大的一座王城,又該讓我花費多少時間呢?為了不錯過臨淄之行,我臨時增加了一天,決定在淄博過夜,明天一早坐頭班車去臨淄。然而我的心情似乎太迫切了些,當我興沖沖地來到齊國歷史博物館時,管理人員剛剛開門,正在打掃衛生。我一看表,離開館時間尚早,那就先到殉馬坑參觀吧。在來臨淄的路上,當地人告訴我殉馬館也是值得一看的。于是我,我在博物館門口坐上了5路旅游車。車在坑洼不平的田間小路上顛簸了將近一個小時,終于在一個叫河崖村的村口停下。我看到路北有一座很大的庭院,門口掛著“中國東周殉馬館”的牌子。殉馬館竟在這么一個至今都有些偏僻荒涼的地方,可以想見,當初更是渺無人煙。不過也難怪,墓葬之地就應該在這樣的所在。看來,我來的還是比較早,大廳里就我一個游客,不過管理人員已經做好了接待工作,問我需不需要講解服務。我笑笑說,謝謝,不麻煩了,我自己看就可以了。不論在哪里參觀,我都習慣于按照自己的喜好一個人靜靜地游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理解去探尋,去思考,不愿依賴講解員,像被人牽著鼻子一樣亦步亦趨地跟著講解員走,聽他們那早已格式化了的講解。講解員講不出我想要了解的東西,也帶不到我想要去的地方。一位年長些的大姐說有些背景性的東西還是了解一下比較好,就讓我們的小講解員給你講講吧。小講解員?!那就不妨聽聽吧。小姑娘也就十多歲的樣子,長得漂亮可人,拿著一根講解鞭,站在大廳的墓葬分布圖前煞有介事地講起來:您好,歡迎您來到中國東周殉馬館參觀……小姑娘嫻熟的講解贏得了我的連聲稱贊。我想她一定很熱愛她的家鄉,并且為能出生成長在這里感到驕傲,不然她不會如此熟悉這里的歷史。現在展開的殉馬只是整個龐大墓葬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殯馬甚至主墓都還深埋于地下。由于資金和保護措施的限制,只能原地封存,以待條件成熟時再行發掘。不過,發掘規劃遠景已經出臺,就在西面的一個展廳,展出了一個整體的墓葬沙盤,相信不久的將來,齊景公的墓葬就能重見天日。到那時,我希望故地重游時能再聽到這個小姑娘的精彩講解…… 我走出殉馬館的大門時,正趕上回返的班車,遂又一刻不停地回到博物館。此時的博物館,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于是我在這座混淆了時空的迷宮里,循著標注的參觀路線,慢慢欣賞起來。博物館共分兩層,一層按時間的順序介紹了齊國在原始社會以、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幾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而重點則是作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時的鼎盛階段。二層是按功能類別劃分為幾個專廳。韶樂廳陳列著齊國的編鐘樂器等,介紹的是齊國當時國富民強,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威武廳陳列著兵器和甲胄,表現的是齊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城郭廳介紹的是戰略轉移防御系統,固若金湯的城池保衛著都城內貴族平民的安寧。稷下廳介紹的是齊國歷史上的文武將才,他們都是因稷下學宮匯聚于此,成為齊國的棟梁之才,包括晏嬰、司馬穰苴、孫臏、田忌、鄒忌、淳于髡等。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齊國的強大和繁榮。科技廳里展示的是齊國高超的科技和藝術水平,齊國人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工藝精湛的各種用品。歷史博物館是建在齊故城宮城東墻故址之上,在它周圍,分布著許多歷史遺跡。登上15米高的三層屋頂,北邊高高的故城城垣,宮殿建筑遺址桓公臺、晏嬰墓等盡收眼底;東南狀若山丘的齊王陵——二王陵和四王陵也清晰可辨。在博物館里故城遺跡圖前,我就注意到,古城垣、桓公臺、排水道口、晏嬰墓離此地都不遠,并大致在一條線上,于是我就有了一一去拜訪的想法。我在附近的一家水餃店簡單地吃過飯,向老板娘打聽清楚了路線,便又上路了。俗話說,“望山跑死馬”,雖然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個土臺子國,但真正用步量起來,卻感覺是那樣遙不可及。那個被當地人稱之為“冢子”的土臺了,就在玉米地的那邊,我卻發現無路可通,周圍都是又高又密的玉米稈。就在我進退兩難時,對面過來一位騎著自行車的中年人,我忙迎上前去,老遠就向他打招呼,詢問他到那邊的桓公臺怎么走。那們大哥下了車子,說我走過了,沿著剛才來的那條東西再走幾百米就有一條小路有直通桓公臺。我發現大哥對這一帶特別熟悉,于是又順便問了其他幾處遺跡的位置。大哥說沿這條道真往北走,前面的一個路口處就是古城垣,晏嬰墓在路東,排水道口則還要往北,在路的盡頭。我謝過他,就要往前走。大哥驚奇地問,你要走著去嗎?我說我是從博物館那邊過來的,路上沒有車,這一片又不熟,就摸索著走吧。大哥說,你要是走著去就費勁了,要不,你騎我自行車去吧。對我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他竟要借車子給我騎,感激歸感激,好意我心領了,我不能因為自己而誤了他的事,于是我婉言謝絕了。大哥說,這樣吧,我馱著你回南邊路口,我幫你借輛車子,你就又省時間又省勁了。大哥的熱情讓我感動,我看著開始偏西的太陽,我知道用我的雙腳是無論如何不也逛不完這些地方的。于是,我坐下了大哥的自行車。在路上,大哥還向我講述了他所了解的一些逸聞趣事,我學到了書上所沒有的知識。到了路口,大哥向路旁一家商店的主人說要借輛車子給我騎,女主人應該和他很熟悉,也肯定相信他,便也信任了我,對我說,騎走吧,只是不太好騎。這已經讓我感激不盡了。就為了這份難得的信賴,我也應該寫下這篇文章,把齊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和淳樸厚道的人情發揚光大。有了自行車的輔助,我有些疲憊的身心又充滿了活力。到了桓公臺我一口氣爬上了臺頂,環顧四周的風景。古城垣就在北邊,于是我騎上自行車一路狂奔,飛一般到了古城垣跟前,看著即使在今天來說也堪稱雄偉壯觀的古城垣,我對齊國的強盛又多了一層客觀的認識。再往北就是古城的排水道口,它就在古城最西北角的城墻下,城內的廢水、積水都從這里排出,通過系水流入小清河。在這時看管的周大爺又詳細地向我講解了排水道口建造的特點和作用,它兼具排水和御敵的功能,巧奪天工的設計是世界上同時代古城排水系統建筑史上獨一無二的。齊國人杰地靈,不是虛言,每一個地方都幾乎都能找到歷史的印痕。對我這個對齊國文化如此饑渴的人來說,一天的時間就能吸收消化掉一座城市是不可能的,我只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盡管有自行車的幫助,可時候已經不早了,對更多更多的景點,我只能說聲抱歉了,我這已經很幸運了,若沒有自行車,以上這幾個地方都不可能成行。 當我回到路口小店時,店主大娘已為我涼好了茶水,我顧不上客氣,咕咚咕咚連喝了三大碗。吹著電風扇,雖然臉上還冒著汗,但心里涼快多了,齊人的淳情厚意讓我感慨良多。大娘讓我喝足茶水再走,可時間確實不早了,我遂辭別了大娘,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我的心卻留在了這里,留在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關鍵字: 一個人 博物館 旅游 淄博 蒲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