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記憶西安旅游西線
西安旅游西線:
游2路:法門寺。
游3路: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館)——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乾陵。
旅游西線專線車: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館)——乾陵——法門寺。
其實,西安旅游西線的景點都不在西安市內。法門寺在寶雞;乾陵及其陪葬墓在咸陽。稱這一線路為“西安旅游西線”,因為無論是從寶雞市內到扶風縣法門鎮(法門寺),還是從咸陽市內到乾縣(乾陵),距離都很遠,都沒有直達車,反而在西安火車站廣場有游2路公交車直達法門寺、游3路公交車直達乾陵、還有旅游西線專線車既到乾陵又到法門寺。
2007年冬天來的時候趕上了大雪,封閉了高速公路,所有公交、旅游車輛停運。我們只好搭伙包出租車前往乾陵和法門寺,四個人車費500元。
2008年秋天再去時,選擇了旅游西線專線車,沒有選擇只到法門寺的游2路,也沒有選擇不到法門寺的游3路(而且游3路每日僅有一趟,8:00從西安火車站東廣場出發,15:00由乾陵返回),所以我這次的行程是:永泰公主墓——乾陵——法門寺。
交了二十幾元的車費,我們出發去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都是乾陵的陪葬墓。乾陵的陪葬墓有17個,只有這三個被考古發掘。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親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死于武則天大足元年(公元7o1年),年僅十七歲。
據記載,當時的皇太孫李重潤(懿德太子)與妹妹李仙蕙(永泰公主)及李仙蕙的丈夫武延基議論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一怒之下讓太子,即唐中宗李顯處置他們。懾于母親的壓力,李顯不得不勒令自己的親生兒子、女兒與女婿三人同時自殺。
然而,1960年開始發掘永泰公主墓,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銘》卻記載:“咱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秘藥。女娥篪曲,重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云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大意是自從丈夫武延基死于利刃之下以后,寡居的永泰公主十分悲傷,然而災難并沒有結束。公主腹中的孩子使母親死亡,雖經醫治仍無法挽救。真是可悲可嘆啊!大足元年九月四日去世,年僅17歲。
西安醫學院的人體解剖學家通過對出土遺骸的研究發現,永泰公主的骨盆先天窄小畸形,在現代可以通過剖腹產來安全分娩,而在古代則只可能使臨產的母親和嬰兒一起死亡。
至此,永泰公主的死亡原因已經揭曉,她顯然是死于難產。
盡管永泰公主是死于難產而非自殺,但她的死仍然多少與武則天有關。她難產而死的日子,離她的兄長和丈夫被殺的日子,前后僅相差一天。這樣看來,十七歲的李仙蕙,忽然失去了丈夫,胎氣受驚而早產,卻因為無人敢于陪伴幫助,一個人在血泊中難產而死。
我對永泰公主墓感興趣,是因為我很同情李顯父女,平凡到窩囊的李顯經歷了登基、退位、流放、重新被立為太子、復位、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這樣跌宕起伏的一生,簡直就是到人間活受罪一場。永泰公主也跟著父親吃苦,甚至賠上了性命,讓人惋惜。
永泰公主墓長長的墓道兩邊有很多側室,里面擺放著隨葬品。順著墓道向前走,快接近墓室時,看到了那塊寫著“珠胎毀月”經過的墓志銘。
進入墓室前,有一段墓道壁上彩繪著精美的唐代仕女圖,令我十分震驚。以前覺得中國人物畫的筆法簡單,人物平面,尤其唐代仕女圖,胖女人將眉毛修短到原來的一半,嘟嚕著肉的臉蛋上還畫著兩塊胭脂紅,不符合我的審美。可是眼前的仕女圖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墓道內昏暗光線下的唐代侍女與真人等高;雖然豐滿,但絕對不是胖;她們姿態優雅嫵媚、容貌姣好,沒有短眉毛和紅臉蛋;繪畫筆法流暢、傳神,絲毫沒讓我有筆法簡單的感覺,反而覺得很寫意,感覺她們隨時會從墓壁上走下來。看著她們飄逸的裙角線條,我看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壁畫很大,視覺上就和書上、畫刊上看到的感覺不一樣。
墓道壁畫的仕女圖描繪了公主生前的生活,也許其中一位就是墓主人永泰公主本人。
永泰公主的墓室很小,但棺槨不小,站在里面就更讓人有空間幽閉感,所以趕緊出來了。
永泰公主墓園內建有乾陵博物館,展示從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出土的文物。永泰公主的陪葬物,無論陶俑、陶馬、佩飾,都比兩位太子墓出土的少、小。作為女子,真可憐。
出來時,專線車還等在門外,人到齊后,開車去往乾陵。
2007年包車去乾陵時,車停在梁山下,要爬山登很長的臺階,才能到半山腰的乾陵。
2008年這次乘專線車,直接開上了半山腰,下車就進入陵區。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園,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的合葬墓陵,即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
進入乾陵,首先看到陵園大道兩側的華表,翼馬、駝鳥,石馬,翁仲。走到頭,拾級而上,有兩塊石碑。東邊的石碑為武則天著名的“無字碑”,西邊的為述圣記碑,一對石獅各守一邊。石碑后面有王賓像61尊。
由于還未發掘乾陵,只能看到乾陵的地上部分。
第一次去乾陵時,下著大雪
最后,來到了法門寺。
到了法門寺后,專線車就不再等待我們了,直接返回西安火車站;我們回去時,還要再等回去的車。
法門寺因存有流傳千年的佛指舍利而聞名于天下,被譽為“關中塔廟祖”。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據記載,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的遺體火化后結成舍利,印度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散佛舍利于世界各地,凡得舍利處皆要建塔供養。1987年清理明代塔基時發現了唐懿宗最后一次供奉舍利后距今一千多年的地宮,地宮之內發現了令世界矚目的當今佛教最高圣物——四枚佛指骨舍利。
現在,佛指舍利供奉在真身舍利塔里,而從地宮里出土的2499件珍貴的文物法器、唐皇室、貴族、以及平民供奉的珍寶現在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館)里展出。
法門寺
唐代建筑風格的法門寺
關鍵字: 專線車 仕女圖 博物館 法門寺 西安旅游 西安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