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的長廊碑林博物館
碑林書法
西安碑林曾經入選“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可見其藝術和歷史價值。
碑林內景
西安碑林創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它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碑林博物館外景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碑林雕塑
西安碑林的許多碑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有的可藉以補充和訂正史書記載的遺誤,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寶貴資料。如從陜西周至縣出土,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通高353厘米,寬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國和敘利亞兩國文字記載了唐時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亞傳入我國的情況。
碑林石碑
大量的石經,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石刻藝術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漢唐盛世,造型藝術因反映時代精神而大放異彩。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煉,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都表現了中華民族進取、向上的氣派和精神,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室建于1963年,匾額七字是由陳毅元帥親筆所題。室內陳列著漢唐藝術精品七十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部分。
西安碑林不僅是東方石質歷史文化的寶庫,更重要的是書法藝術的寶庫,享有書法藝術故鄉的美譽,令海外人士向往。
碑林石刻
除了書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還保存了大量具有藝術價值的精美圖案花紋。如唐刻《大智禪師碑》的兩側,以線刻和減地兩種手法并用的圖案作為裝飾,將蔓草、鳳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麗、活潑、美妙而有生氣;《石臺孝經》碑頭上的浮雕卷云和獅子,碑座上線刻的精致蔓草、瑞獸等,也都表現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麗作風;唐刻《道因法師碑》座垢兩側,用流利的線條,刻出兩組人物,共有十多個卷發深目的異國裝束的人,牽馬攜犬,作準備出行狀,是不可多得的線刻佳作;北魏的《元暈墓志》四側,分別刻著有表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滿填流動的云彩,呈現出飄逸而和諧的奇特意境。它們象綠林一樣陪襯著繁花似錦的書法藝術,使碑林這座書法藝術寶庫,更加瑰麗異常。
關鍵字: 書法 博物館 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