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雨泰山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名字是《雨中游泰山》。通過那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泰山美麗的景致和雨中泰山宜人的意境所吸引,為“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所傾慕、所向往。 去年,終于實現了這個盼望已久的愿望——做一次泰山之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早上7點鐘我們就到達了泰山腳下,此時天氣有些陰,不過能見度還好,遠處高高的山峰被云霧籠罩,威嚴中有些神秘。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山里天氣變化就是快,當我們乘車到達纜車站時,天陰沉的開始厲害了,霧也逐漸多了、濃了起來,這樣的天氣形勢肯定要下雨,于是,我們每人買了件一次性雨衣就開 始登山了(那天正趕上纜車檢修停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登山的路全部由石階鋪成,也許與山里潮濕有關,粗糙的石階上,在人們踩踏不到的地方長了一層苔蘚,很多苔蘚變成了黑色,向人們昭示著它的古樸、滄桑。路兩旁的石頭上,雕刻著數不盡的名人題字、題詩。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霧越來越濃,能見度越來越低,山風不時地推著霧向山上跑去,點點雨絲飄落在臉上,感覺涼絲絲的,開始下雨了。我們穿好雨衣繼續向上走去。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雨中游泰山,意境應該相當美的,但是有了霧,而且是越來越濃的霧,就有些茫然了。不過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增加了泰山的神秘感,增加了此行的懸念。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又上了一個坡,過了步云橋,拐過一道彎,路旁指示牌寫著“泰山迎客松”,在能見度七八米的濃霧中,沿著左首的小徑前行了約20米,朦朧中看到泰山迎客松斜著身子站立在山坡上時隱時現,仿佛進進出出的不停接送著賓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再往上走就到十八盤了。十八盤因地勢險要程度不盡相同,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濃霧中,我們只能看到前方五六個臺階,所以,十八盤的險沒有看到,但他的陡卻真實地體驗到了,特別是快到南天門的那段路,坡度差不多有七八十度,幾乎是直上直下,要用手拽著鐵鏈才行,那一段山風也特別的猛,風從山下狠命地往山上吹,爬坡時就像有一只巨大的手在后面用力向上推,所以,盡管坡陡路險,但爬起來卻不覺得吃力,也許是泰山神以此來彌補我們的所見不足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南天門,香煙繚繞,霧氣濃重,細雨迷蒙,人出人進到了跟前才發覺,真有云里來霧里去神仙般的感覺。 “還往前走嗎?霧這么大。” “走,既來之,則爬之!” 濃霧細雨中,有人一問一答。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隱隱的看見一座很大的牌樓,模糊的人影在牌樓下進進出出,像一個個幽靈時隱時現,突然有了一種恐怖的感覺,虧的周圍人群話語不斷,否則真的懷疑是否迷路走到了閻羅殿外。 以后的行程都是在霧雨中進行的,在泰山主峰沒有“臨絕頂”的感覺,也沒有看到“眾山小”——濃霧掩蓋了一切。 …… 不識泰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大霧中。帶著幾許遺憾,帶著幾許失落,帶著幾許悵然,帶著一身雨水,離開了向往已久的泰山。不過那次泰山之行留給我們最多的還是懸念,在這些懸念的吸引、誘惑下,我們一定會重返泰山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2009.01.15
關鍵字: 文章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