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窯址
龍泉青瓷始于南朝,盛于宋元,當地的哥窯,為南宋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為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外銷范圍最大的歷史名窯。經文物普查,現已于龍泉境內發現歷代窯址350余處。位于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的大窯古窯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市的源口古窯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泉青瓷窯址是中國古代南方的著名青瓷窯址,主要分布于浙江省麗水地區及其周圍的武義、永嘉、文成、泰順等縣,其中以龍泉縣境內的窯址最為密集,已發現有300余處。龍泉窯創燒于北宋早期,盛極于南宋晚期,主要燒制盤、碗、壺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銅瓷器及塑像等。產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術,釉層較薄,釉色青中泛黃。龍泉窯發展至元代,開始普遍燒制大件器物,這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龍泉窯開始走向衰落。 龍泉青瓷窯址的發現,為了解南宋龍泉青瓷的生產狀況、產品種類、制瓷工藝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關鍵字: 產品種類 文物保護 日用品 景德鎮 龍泉縣 龍泉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