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江廈森林公園
江廈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溫嶺市西南部,面積45.16平方公里,森林用地面積20多平方公里,有小明因、七一塘和大球山三個景區。從梅嶺向西眺望,一條10.45公里長的梅溪似美麗的飄帶飛落在山谷之中,呈東西走向橫貫森林公園全境,流經江廈港,注入樂清灣。經調查,這里生長的木本植物有64科97屬128種,最珍貴的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耳櫪自然帶群落,數百年生的就有16株,還有紅豆樹、南嶺黃檀、黃杞、楓香和柏木等古樹名木25種、1300多株。常見的主要野生動物有119科285種,國家二級保動物有草鶚(猴面鷹)、穿山甲、小靈貓、麂以省級保護動物毛冠鹿等。公園內林木森森,藤蔓盤錯,蔽日遮天,身臨其間,大有進入原始生態環境之感。春夏季節,山花努放,爭奇斗艷,風光綺麗。金秋季節,茂林中野果累累,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槭類、楓香等闊葉樹點綴在針葉林中,或紫紅,或金黃,各呈色彩,為綠色世界增添了生機。江廈森林公園位于溫嶺西部毗鄰樂清的江廈境內,離雁蕩山15公里。森林公園分小明因景區、七一塘景區和大球山景區,全景集山岳、森林和湖泊三大類型風光于一體,林壑深幽,古剎巍峨,潮汐電站新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豐富。古松直立渾圓,亭亭如蓋,高聳藍天;古樟虬枝盤曲,蒼勁蔥郁。10公里梅溪,從梅嶺盤旋而下,一路浩浩蕩蕩,向樂清奔騰而去。梅溪兩岸的山坡,樹林茂密,藤蔓糾結,遮天蔽日,這里就是江廈森林公園。園內有國有林12公頃,集體林600余公頃,其中4公頃是市內惟一的亞熱帶闊葉林和稀有林木生長之地。有關部門森林植被調查,園內有木本植物64科97屬128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耳櫪,三級保護植物紅豆樹和珍稀觀賞樹種南嶺黃檀、紅葉、粗榧、黃杞等,還有香樟、楓香和柏木等25種。人工植被有馬尾松、墨松、濕地松、杉木、柳杉、木麻黃、毛竹、文旦、甜橙、楊梅、批粑、板栗、柿子和茶樹等。公園里還有野生動物119科285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小靈貓、麂子和省重點保護動物毛冠鹿等。1992年12月,被浙江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在春夏季節走進江廈森林公園,山中數不清的野花爭奇斗艷,大的成林成片,紅霞滿坡,小的星星點點,插空補缺。最富感染力的是野杜鵑,清明前后漫山遍野,極盡鋪張。還有桃林、梅林和梨樹林,次第開花,忽然燦若云霞,忽又滿岙鋪雪,引得蜂狂蝶舞,也吸引了游人如云,前來賞花踏青。待到春盡夏至,草叢溪邊,落紅陣陣,又別有一番景致,這時草深木茂,鶯歌燕語,極富生機。江廈森林公園到金秋季節,枝頭紛紛掛果,綠葉中掩映著沉甸甸的收獲,山谷中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槭樹、楓香、黃櫨等經霜漸紅,闊葉樹的葉色轉深。闊葉林與針葉林混交雜處,使秋色更為豐富,山林層次更加鮮明。遠看梅溪兩岸群山蜿蜒,小溪飄然而下,界破了一體的青山,激越的清流,不知疲倦地東奔西走,流過田舍,繞過巖礁,匯入碧潭。這個梅溪上流的景觀稱白巖景觀,有水門瀑布,高20余米,寬5米,從崖壁直瀉深潭,聲震山谷,撼人心魄。瀑布左側有一石硐,高不可攀,稱“奇石硐天,附近有一片亂石灘地,天然成趣。在梅溪之畔,龍鳴山南麓,頗有名氣的小明因寺就坐落在這里。該寺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至民國期間曾為臺州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后漸衰落,1990年重修中興,現為市佛教協會所在地。1938年縣佛教會曾組織僧尼參加抗日救護訓練隊,在此進行訓練,后赴松門參加抗日服務,深受軍民歡迎。小明因寺周圍山巒層疊,古木參天,修篁夾徑。明朝林璧有詩相詠:“開戶碧峰入,問途黃葉封。寒泉鳴絕澗,落日在高松。離小明因寺不數里有大球山,山形回環,市有虎山,西有青龍山,南邊海上有蛇島和烏龜島,人稱“龍虎把門、“龜蛇鎖江,被視為風水寶地。球巖高50米、闊40米,巖頂平坦。攀上球巖,可仰望峰巒,俯瞰丘壑。邊上還有百丈巖、老鷹巖等多處景觀。在江廈森林公園港七一塘景區,有我國最大的潮汐發電站,1985年五個機組全部建成,總容量3200千瓦,居世界第三,常有國外代表團前來參觀。潮汐電站不僅能讓人們享受現代高科技的奇妙成果,還可領略到壯麗的長天遠水的湖海風光。
關鍵字: 森林公園 毛冠鹿 穿山甲 針葉林 闊葉林 闊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