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橋
東海大橋起始于上海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一號工程。東海大橋工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為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陸路集疏運和供水、供電、通訊等需求提供服務。東海大橋全線可分為約2.3公里的陸上段,海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約25.5公里的海上段,大烏龜至小洋山島之間約3.5公里的港橋連接段,總長約為31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東海大橋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35個月的艱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實現結構貫通。大橋寬31.5米,分上、下行雙幅橋面,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大橋全線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大橋的最大主航通孔,離海面凈高達40米,相當于10層樓高,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東海大橋將在今年年內建成通車。在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有的橋梁,主要是依黃浦江、蘇州河而建,而東海大橋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外海跨海大橋。東海大橋的建成通車,為洋山深水港年內建成開港,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東海大橋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全長約32.5公里,其中陸上段約3.7公里,蘆潮港新大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的海上段約25.3公里,大烏龜島至小洋山島之間的港橋連接段約3.5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每小時80公里,設計荷載按集裝箱重車密排進行校驗,可抗12級臺風、七級烈度地震,設計基準期為100年。東海大橋是上海市跨越杭州灣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長橋,它以quot;東海長虹quot;為創意理念,宛如我國東海上一道亮麗的彩虹。大橋色彩是大橋外觀形象及展示橋梁個性的直接表現,采用白色、淺灰色作為大橋的主色調,使其與環境和諧統一。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經建成的跨海大橋最長的也只有16公里,而東海大橋建設總長32.5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橋。而要在外海上建好這樣的“世界之橋。
關鍵字: 停車帶 杭州灣 深水港 深水港區 集裝箱 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