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抗日舊址群
以余姚梁弄為中心的浙東四明山根據地舊址,是全國十九塊根據地之一。曾有無數革命志士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治部舊址、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等十余處紅色革命遺跡,創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抗日救國、拯救民族危難的光輝歷史。2005年,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黨和國家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被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命名為“浙江省百萬青少年紅色之旅經典景區。浙江省旅游局紀根立局長(左1)為余姚四明山景區授牌◎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干校于1944年10月建立。建校初期,校址設在梁弄鎮上。1945年4月,遷至橫坎頭上新屋。舊址內現還保存著當年新四軍戰士繪制的壁畫數幅,真實表達了當年戰士們抗戰到底、解放浙東的必勝信心。◎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舊址位于梁弄鎮曉嶺街,原系清代民居。前后兩進,素稱“小源和。1992年,余姚市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了全面修繕,內陳列有縱隊重要史料。是余姚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治部舊址舊址在梁弄鎮乾元大道地。當年政治部內設組織、宣教、鋤奸和敵工等四科,專門負責革命戰爭年代軍隊思想政治工作。舊址現系余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于梁弄鎮西側獅子山戰斗遺址的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全國、浙江省和寧波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于1973年11月,擴建于2001年。整座建筑,緊靠四明湖,氣勢雄偉,周圍景色優美。從山腳到山頂,共有五層臺階,石梯219級。紀念碑高18.5米,用花崗巖砌成,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為郭沫若所題。烈士陵園內有房屋建筑面積1450平方米,設大小接待室4個,并辟有革命烈士史跡陳列室,展出58位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跡簡介,及846名革命烈士英名錄。◎中共浙東區委舊址1943年4月,隨著姚南梁弄鎮的收復,中共浙東區委即遷址梁弄橫坎頭村。建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東區委舊址建立“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王芳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豎立在紀念館進門處的石碑,鐫刻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的“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員會舊址的題字。紀念館正樓7間,陳列著革命歷史文物600多件,常年對外展出。舊址現系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東魯迅學院舊址1944年9月,浙東臨時行委文教處在陸埠杜徐創辦了浙東魯迅學院。1945年春,浙東魯迅學院從杜徐遷至梁弄宣家塔村上岳殿。◎浙東敵后各界臨時代表大會舊址舊址在梁弄鎮原正蒙小學,當年有各界、各黨派、各階層代表108人,沖破敵人的封鎖,從浙東各地趕來這里與會。◎浙東韜奮書店浙東韜奮書店原名浙東書局,成立于1944年,其主要工作是翻印、出版毛澤東著作和各解放區的書刊、軍事地圖等,為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黨的抗日政策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書店于1991年重建,為兩層仿古建筑,原中共浙東區委書記潭啟龍題寫店名。◎《新浙東報》社舊址于1944年4月由《時事簡訊》改版改名的《新浙東報》,是浙東區黨委的機關報,報社舊址在梁弄橫坎頭村。◎浙東銀行舊址 浙東銀行成立于1945年4月,曾設總行、分行、支行、辦事處等機構,發行根據地抗幣。總行的舊址位于梁弄鎮橫坎頭村。◎浙東行政公署舊址舊址在浙東區黨委舊址南邊。在其大門內側壁上,至今仍保留著當年行署工作人員畫在墻上的一顆紅色五角星,足有2平方米大小。新四軍奉命北撤后,國民黨反動派對四明山實行“清剿,是根據地人民將這顆紅星作為新四軍的象征而著力掩蓋保護下來的。
關鍵字: 四明山 新四軍 根據地 梁弄鎮 浙江省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