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在蘇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長興縣槐坎鄉溫塘村。館室原為清代咸豐年間王氏大戶民宅,1945年為新四軍蘇浙軍區一縱隊司令部機關住所。1984年粟裕大將骨灰敬撒于紀念館廣場。現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自1976年開放以來,已接待全國各地觀眾約300萬人次。紀念館現轄管的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有17處(點),其中現對外開放的有:新四軍蘇浙軍區一縱隊司令部舊址(現辟為紀念館)、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新四軍蘇浙軍區政治部舊址、新四軍蘇浙軍區供給部舊址、粟裕宿舍和辦公室舊址、新四軍蘇浙公學舊址、新四軍后方醫院療養院舊址,這些革命舊址和舊址內展出的革命文物、歷史照片、系統地記錄了以粟裕、葉飛、王必成、江渭清領導的蘇浙軍區戰斗歷程。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新四軍蘇浙軍區抗日反頑斗爭史跡和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堅持抗戰的輝煌業績。位于槐坎鄉仰峰村,在長興縣的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31deg;04rsquo;,東經120deg;04rsquo;,海拔110米。舊址東臨新槐至仰峰公路,南與獅子山相連,西接仰峰嶺且與安徽廣德毗鄰,北與白峴鄉接壤。舊址原為清代光緒年間沈氏大戶民宅,磚木結構樓房,正屋為三進五間兩廂房,西面有十一間側屋。整幢房屋有三條與側屋貫通的備弄,與正屋前后三進相互連接,布局緊湊,高低有序,錯落適宜,體現清末農家大戶宅第徽派建筑古樸、莊重的藝術風格,現舊址二進門樓上方有泥塑的“耕讀傳家四字及西面側屋首間內墻上有沈家建房時用毛筆書寫的大型“福字,現舊址占地面積1129.69平方米。1943年秋,新四軍十六旅王必成率領部隊挺進長興,旅部曾在此駐扎。1945年1月13日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蘇浙軍區司令部就設在這幢大院內,粟裕、劉先勝曾在這里辦公和居住。當年大院二進樓下為秘書處、參謀處、作戰科。三進樓上東側的邊間和稍間分別是粟裕司令員的辦公室和粟裕與夫人楚青的臥室,這也是抗戰后期粟裕司令員固定居住的重要場所。舊址已征用,維修后對外開放,現保存完好。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舊址四周現均有村民住房,西北面附近有多棵大銀杏樹。緊挨舊址大門前有一條長620米、寬7米的水泥路與新槐至仰峰公路銜接。在舊址大門前約15米處有一條由西向東流的山澗。另外,在舊址東面是一條長4公里,寬6米的新槐通往仰峰的公路,在仰峰與東風的岔口,矗立有一座高高的假山,假山石上鐫刻著“革命老區——仰峰的字樣。仰峰村現有1500余人口,村民住宅錯落有致,其中部份清代至民國的建筑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中,還較好地保留了原始自然風貌。新四軍蘇浙軍區政治部舊址位于槐坎鄉仰峰村,在長興縣的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地理座標為北緯31deg;04rsquo;,東經120deg;04rsquo;,海拔110米。舊址東臨新槐至仰峰公路,南與獅子山相連,西接仰峰嶺且與安徽廣德毗鄰,北與白峴鄉接壤。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硬山頂,風火墻、穿斗式、磚木結構。五開間兩廂房二層樓,外加一字墻。面積340平方米,徽派民宅。俗稱“韓三房。1943年秋,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挺進蘇浙皖邊,是時江渭清、魏天祿曾在此居住,十六旅政治部主辦的《火線報》在此油印。1945年1月13日,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政治部則設立在此,當時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在此居住辦公,直至新四軍北撤。舊址四周現均有村民住房,西北面附近有多棵大銀杏樹。緊挨舊址大門前有一條長620米、寬7米的水泥路與新槐至仰峰公路銜接。在舊址大門前約15米處有一條由西向東流的山澗。另外,在舊址東面是一條長4公里,寬6米的新槐通往仰峰的公路,在仰峰與東風的岔口,矗立有一座高高的假山,假山石上鐫刻著“革命老區——仰峰的字樣。仰峰村現有1500余人口,村民住宅錯落有致,其中部份清代至民國的建筑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中,還較好地保留了原始自然風貌。粟裕宿舍和辦公室舊址粟裕宿舍和辦公室舊址距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東北200米處。舊址原為土地廟,建于清代末年,磚木結構,為三開間一天井,外加一字墻,分別設有大門且同一朝向,舊址占地面積223.82平方米。現在天井南角仍保留有一棵上百年的桂花樹。1945年1月初至蘇浙軍區正式成立前,粟裕司令員還在不遠的小山坡上墾荒種過菜。舊址地處仰峰村中心,即在仰峰村村委會辦公樓附近,緊挨舊址大門前是一條寬6米的新槐通往仰峰的村道。舊址東西兩面現都建有村民住房,南面是村菜場,菜場旁有多棵大白果樹,西面附近有一條由北向南流的山澗。
關鍵字: 辦公室 司令部 政治部 新四軍 浙江省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