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遺跡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位于鄞縣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長134.4米,面寬4.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筑,左右各36石級。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它山堰迄今千余年,歷經洪水沖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關鍵字: 出口處 文物保護 江河水 鄭國渠 都江堰 鄞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