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烏鎮的似水年華!!
不可否認,似水年華對我們的決定起了很大的作用。當周莊被我們拋棄之后,烏鎮似乎成了最后一個選擇。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有點失望的,也許是黃磊把烏鎮拍得太好的原因吧。還有就是我們趕上了烏鎮一周兩天停電的那兩天。不過還好晚上18:00到早上6:00有電,這樣我們還不至于熱傻掉。還有就是停電還導致了我們以后很可能經常談起的某事件。不過在烏鎮過夜倒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這樣我們可以在旅游團離開之后穿著拖鞋在空空蕩蕩的街道里面感受一下真正的水鄉的氣氛。【水閣】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 所謂“人家盡枕河”是也。【廊棚】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廊棚內景【逢源雙橋】因其上有一廊棚,所以也稱為廊橋。橋下有水柵欄,系古時水路進出關卡。傳說踏走雙橋有男左女右的習俗,走一遍橋,須分走左右兩半,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財神灣】舊時叫轉船灣。匯集了水鄉的建筑特色,廳堂、廊棚、水閣、各色建筑一應俱全,給人的感覺仿若隔世: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延伸著幽幽的古街,廊棚水閣與碧水藍天相接,水鄉美景盡收眼底。只有在旅游團離去的下午四五點鐘,烏鎮才有這種安靜的感覺。銅錢狀的排水口似水年華里的經典場景【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歷史【立志書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東側,現在是茅盾紀念館,最初由邑紳嚴辰于同治四年創建。在景區其中一個入口處的一處民居,條件還好【戲臺】戲臺占地204平方米,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眾多景點與民居中的一座小廟
關鍵字: 烏鎮 似水年華 周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