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美人靠上看似水年華
與南潯的自由隨意相比,烏鎮顯得嚴謹。鎮口一道大門,烏鎮兩個大字非常醒目。所有進去的人都要買門票,也是套票,60元/張。這與南潯相比較,差點人性化,讓人沒有選擇。但進得里面去,確實要管理得好一些。街道很干凈,沿河兩邊不準開餐館,河水要干凈一些,呈綠色,不象周莊和南潯呈黑色。烏鎮與南潯相比,水鄉味更濃。那種臨水而居的房子,雖然是一些簡陋的貧民房子,但更有一種漂在水上的感覺,離水更進,更親切。兩邊的街道古樸而整潔,光潔的石板路上看不見一點垃圾,古舊的木板和灰色的墻基本上呈一種統一的原色調,走在其中就象走在那氛圍中的年代。只是偶爾迎面走來幾個穿著整齊制服的保安,才讓人想到這是在一個旅游景區。 鎮上的好多景點都盡力保持著原樣,在顯眼的地方打上(1)、(2)、(3)……的標志,與套票上的標識一致,人們只要按套票上的指引就能找到。 我按圖索驥,先后看了那上百年歷史的中藥房,陳列民俗百間床的展廳,古老的蠟染作坊,民間釀酒的作坊,還有收藏有古書籍的圖書館。那圖書館里到處用紙條標出:這是拍攝電影《似水年華》的地方。 走到一個標著當鋪的地方,進得里面去,那很高的柜臺著實讓我吃驚。不知道是作何考慮,但我看了一下,人們在當東西的時候必得仰視,無形中就讓人矮了一節,造成對人心理上的優勢,畢竟每個去當東西的人都是有求于他嘛。 烏鎮比較有名的是矛盾曾經讀書的學堂,現在改為矛盾紀念館了。還有出自矛盾筆下的林家鋪子。在套票的范圍所圍起來的那條街的末尾有一個林家鋪子,但當地人說,那不是真正的林家鋪子所在的位置,是為了把這個有名的景點加到這規范管理的范圍來,人工再造的一個景點。 在老街逛了一大圈,我又沿著河岸走,欣賞臨水的景色。沿河有很長的長廊,臨水一邊是一長排的長椅。我按套票上的標識去找一個叫美人靠的景點。以前在云淡風清妹妹的文章里看見她寫的美人靠,感到很美。具有小資情調的云淡風清妹妹在文章中大發感嘆,說:在雪夜或者雨夜,生一盤火,熏一柱香,砌一杯卡布基諾,歪在美人靠上,在德沃夏克的“新世界”里和三毛一起萬水千山走遍。…… 那以后,我就到處找美人靠。 今天終于在烏鎮的套票上看見了,我沿江尋找我心中的美人靠。看見了那個墻上的標志,但走了好長一段圍墻,看不見一個門,我心里感到奇怪,這美人靠怎么入門呀? 走得累了,就坐在沿江的長廊邊上臨水一邊的長椅上歇氣,這時走過來兩個當地女子,我終于忍不住開口問:請問小妹,美人靠在哪里呀? 兩個女子詫異地上下看了看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你不就坐在美人靠上嗎? 我環顧四周看了看,恍然醒悟,原來這個長椅就是美人靠呀? 兩個女子竊笑著走遠了,留下我一個人在那里呆想。 舒適地坐在那美人靠上,看那遠遠近近的小橋流水,看近在咫尺的水邊人家,那些窗口,那些窗口外邊掛著的東西,窗口里邊活動的人們。最喜歡那種搭建在水面上的木房子,那木板離水面只有一尺把,窗口也只有一米左右,離水是那樣的近,想象晚上睡在那樣的窗口邊,聽著流水聲,看窗口對面柳樹婆娑的影子和上方的月亮、天空,該是怎樣一種感覺呀? 有小船搖過,打斷了我的遐想,我知道,我只是一個天涯過客,此情此景,只能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它只能留在記憶中,我要走了,前面還有好多地方等著我呢!
關鍵字: 烏鎮 南潯 水鄉 沿河 美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