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宋御街拾貝
錦云悠閑地在南宋御街上游蕩,覺著異常愜意,現將俯拾的一些貝殼展示給朋友瞧瞧。 五世同堂 南宋御街上有一老墻門,門口鑄有一群銅像,題為五世同堂。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令人感興趣的是這群雕像,特意留有一些空位置,讓游客參與。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許多游客興致盎然,喜笑顏開地加入。 據悉,這街上還有一賣補品的店,只要你出示有五世同堂的照片,還送大禮一份。 活字印刷 南宋御街西湖大道至甘澤坊巷街上,有介紹活字印刷的一段景點。 雕版印刷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但也有不便之處:印一種書就得雕一回木板,費時費力,無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書籍,一旦這部書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沒用了。 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制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就臨時雕刻,用火一燒就成了,非常方便。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制成的藥劑,然后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后,就成為版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是很不錯的一個創意,讓后代具體形象地了解了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太極茶道 熟悉河坊街的朋友知道,河坊街上有一家太極茶道。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南宋御街中山中路大井巷口至鼓樓的三角街口,又開了一家太極茶道館。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太極茶道由鄭姓茶人家族經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家族經營茶葉的歷史可以追索到清乾隆年間,距今有240多年的歷史。 目前,太極茶道作為流派,已經擁有弟子近七千多人,累計開辦流派加盟茶館五百四十多家。 太極茶道包羅萬象,各式各樣的禪茶方式有一百多種。 由于該流派開辦的加盟茶館特別注重茶葉品質和文化品位,所以特別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各地太極茶道所開的茶館都是生意興隆,成為茶館界一大奇跡。 而國內歷次大型茶道賽事活動,太極茶道的弟子總是能夠問鼎桂冠。 2005年10月6日,中央電視臺首次組織茶博士大賽,太極茶道流派總部的大管家之一李剛過五關斬將,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茶狀元”。 2007年,太極茶道的詹競軒也獲“茶狀元”,是最近涌現的眾多優秀弟子中的又一位佼佼者。 中國茶道藝術專題片,其中有太極茶道實地考察并拍攝編輯的有《中國茶狀元》、《茶馬古道》、《茶館帝國》、《太極茶道》、《杭州西湖的龍井茶》、《中國茶都》、《清河坊的茶館》、《中國的茶館》,還有中央電視臺及各地電視臺拍攝的報道太極茶道的專題片。有的專題片會請主持人作現場解說和茶道演示。 太極茶道先后在緬甸、韓國、新加坡進行過以“中國茶藝嘉年華”為主的系列推廣活動,2008年9月,太極茶道掌門人鄭純輝(左八)一行在韓國參加世界名茶大會和韓國首露王陵茶祭,考察首爾仁寺洞街區并與韓國各地弟子見面。 如今仍不斷有文化單位向太極茶道申請在本國舉辦“中國茶藝嘉年華”活動。 正在計劃籌備舉辦的國家有日本、捷克和美國。伊朗、以色列。 西班牙舉辦的“中國茶藝嘉年華”活動,是歐洲國家首次舉辦這類活動。在西班牙活動結束之后,德國活動籌辦者將根據西班牙活動的規模和效果,確定緊接著將要在德國舉辦的“中國茶藝嘉年華”活動的具體細節。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有空到太極茶館坐坐,品一品茶文化。
關鍵字: 杭州 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