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國下的寧靜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有一份獨特的寧靜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
第一天早上從杭州出發,乘坐大巴去往沈家門,途中需要乘坐擺渡船。到達沈家門后,建議先購買回程的車票,之后乘坐快停前往普陀。下午找到住宿地后,帶好隨身物品,包括水還有拜佛用的香火(可以從住宿農家處購買,便宜實惠),之后游覽西山景區。
線路:觀音古洞——二龜聽法石——天祿閣——磐陀石——臥牛石——靈石庵——梅福禪院——煉丹洞——心字石——普濟禪寺,可在外面粗略瀏覽,里面景點留在第二天)——千步沙,之后回返回住宿地(食物可在沿路解決,或者去農家院吃。
第二天早餐后,乘坐景區小巴到達法雨寺,參觀后沿路上山,去攀登佛頂山,參觀慧濟寺。之后可之后沿路返回,算好時間。可到普濟禪寺吃齋飯,我們當時由于來不及,所以返回路上去的法雨寺吃的齋飯,我們拿著上午參觀的門票,工作人員便讓我們進去了。
吃完齋飯,在普濟禪寺游覽,并可在百步沙略作停留。之后參觀潮音洞、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觀音跳以及參拜33米高露天大佛——南海觀音。完畢后乘小巴前往景區門口處,乘坐快艇離開普陀山。
線路:法雨寺——佛頂山——慧濟寺——普濟禪寺——百步沙——潮音洞——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觀音跳——南海觀音。
【主要景點介紹】
>>南海觀音立像
坐落于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
身臨其境,如臨極樂國土,塵念頓消。立像臺座三層,總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蓮臺2米,臺基13米,臺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
體現了觀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銅精鑄,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征。島上路線:乘1號線到紫竹林下車,步行前往。
>>普濟禪寺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5289平方米。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
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普濟禪寺游覽次序:海印池(御碑亭、觀自在菩薩墻)——山門——御碑殿——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毗盧觀音圣像、32座觀音應身像)——法堂——方丈殿——功德殿——齋堂、僧舍 。
貼士:普濟寺供應早餐與中餐齋飯,門票5元
島上路線:1號線、2號線在前寺(百步沙)下車即到。
>>法雨寺
法雨寺擁有很詩意的名字,又稱為后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里,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臺基上。
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后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
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整座寺廟宏大高遠,氣象超凡;不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法雨禪寺游覽次序:海會橋(日蓮池)——山門(“天華法雨”題刻、九龍壁)——天王殿——玉佛殿——九龍殿(九龍藻井)——御碑殿——方丈院。
島上路線:2號線在“法雨寺”下車。
>>慧濟寺
位于普陀山佛頂山上,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光緒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經,由文正和尚鳩工增廣,遂成巨剎。
與普濟寺,法雨寺鼎立,稱為普陀山三大寺,寺內大雄寶殿用彩色琉璃瓦蓋頂。在陽光下呈現出“佛光普照”的奇景。觀音堂內,四壁鑲嵌著123尊石刻觀音像,匯聚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畫家的杰作。
行走建議:慧濟寺是普陀山最高的一座寺廟,許多虔誠的佛教徒皆會前往參拜。如果體力充足,建議攀登前往,因為半山腰。景色也是獨一無二的秀美。我們在前往的路上,就碰到了三步一俯一叩首的虔誠信徒,阿姨竟然和我們同時到達寺院,真是敬佩。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嶺峰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一片開闊的山頂平臺上,有一對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傳這里就是觀音大士的說法處,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
下石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余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寬近7米,上寬下窄,呈菱形,曰“陀”。上下石銜接處間隙如線,似連似斷,好象上石懸空掛在下石之上。
“疑天外飛來,似神手擱置”是對磐陀石最相當的描繪。相傳曾有人牽線割過兩石交接之處,由此證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嘗試者卻都沒有成功過。
>>心字石
位于西天門下石坡上。字高5米,寬7米,整個字可容百人打座,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心字石不遠處有蛇頭巖,民間傳說“佛試蛇心”機出典于此。
>>觀音古洞
觀音古洞在普陀山梅嶺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石柱懸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觀音像。洞旁建一庵,明萬歷年間為茅篷,清康熙年間成庵宇。
道光、光緒、宣統年間又陸續興建,1983年,大殿內由浙江美術學院雕成觀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莊嚴。洞后古樹成蔭,巨石層疊,上書“大士重現”四個大字。
據歷代山志記載,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奉觀音像回國,船經普陀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愿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普陀山游玩貼士】
1.在海邊游玩時候注意防寒,冬天盡量避免下水,以防感冒。
2.普陀山是佛教圣地,拜佛燒香注意禮節。
3.如果在游覽普陀山的中途想去朱家尖游玩一天,可以在出景區時,讓工作人員簽個證,回來時就不必重復買門票了。
4. 在旺季如春節、五一、國慶、農歷二月十九(觀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九月九日(觀音涅槃日),及每個月的農歷初一,香客紛紛趕往普陀山進香,到普陀山旅游必須提前訂票、訂房。
5. 在石景尤其在海邊礁石區拍照時要注意安全,下雨天要注意防滑;上山時不要到沒有路的地方去,嚴禁林區吸煙、點燃香燭等一切野外用火。要注意飲食衛生,海鮮要吃但不要太貪食。海邊風大,還要注意著涼。
6、寺院內禁止攝像、攝影。
關鍵字: 中國 佛教 普陀山 海天 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