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旅游概況
莆田,史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省轄市,市內設置仙游縣和 荔城、城廂、涵江、秀嶼四區。全市陸域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萬人,常年有50多萬人在外經商辦企業 ;莆田籍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旅居在外的僑胞70萬 人左右,港澳臺同胞近20萬人,歸僑、僑眷30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
莆田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鮮花爭艷,四季佳果飄香。山海俱得,風光旖旎,有壯觀奇特的高山,有一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灣,春九鯉,夏湄洲,秋白塘,荔鄉情韻,壺山雨景,蘭溪流水,菜溪 、麥斜、永興三大名巖的風光,廣化寺的千年鐘聲,南少林的武術淵源……風光無限,美不勝收。文壇泰斗郭沫若先生當年游覽莆田, 由衷地贊頌: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
別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眾多優勢和特色。區位優勢明顯,位居閩東南沿海中部要沖,與臺灣隔海相望,北依省會福州,南接泉州并與廈門相近,是建設海峽西岸 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灣,水深港闊,風平浪靜,不凍不淤,10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可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具有建設大型港口的優越條件 。媽祖文化獨特,國家旅游度假區湄洲島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島上的媽祖祖廟被譽為東方“麥加”,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系著海峽兩岸同胞,是大陸與臺灣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鐘靈之地,人龍出焉,美麗富饒的莆田大地,繁衍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人民。他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和驕人的業績。從“文獻名邦、海濱鄒魯”譽滿天下到媽祖文化名揚四海,從錢四娘治水到萬眾一心修東圳水庫再到木蘭溪綜合治理,從科甲冠八閩到莆田學院的創辦再到建設教育強市,從先人遠涉南洋到當代莆田人闖天下,從孫中山構想東方大港到建設新興港口城市,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首首壯麗的詩篇,都蘊含著莆田人民艱苦奮斗的不朽精神。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莆田建市以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建市二十年間,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15.4倍。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建成了一大批水利 、電力、通訊、路網等項目,開通了高速公路,開辟了國家一類對外口岸湄洲灣秀嶼港,構建了以湄洲灣火電廠、福建lng工程秀嶼接收站、 燃氣電廠、福建抽水蓄能電站、南日石城風力發電場等為代表的能源供應中心雛形。今明兩年將開工建設福廈鐵路莆田段、仙游金鐘水利樞紐工程、湄洲灣多用途碼頭等總投資180多億元的95個重大項目。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先后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田徑之鄉、籃球城市、戲曲之鄉、繪畫之鄉、攝影之鄉等榮譽稱號。
關鍵字: 全國重點 媽祖文化 廣化寺 文物保護 湄洲灣 莆田市